第04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习俗:
兔儿爷: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8年2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兔儿爷:
“非遗”已成青少年新宠
 

1月31日,在位于东城区体育馆路街道双玉南街社区的活动室中热闹非凡,孩子们边和东城区巧娘发展协会秘书长于茜学习制作兔儿爷,边从这个“小家伙”身上感受着老北京的年味儿。

个头不大、长相神气又不失乖巧、姿态各异……说到“兔儿爷”很多人并不感到陌生,春节期间的庙会上也时常见到它的身影。这些“小家伙”有的身穿金色盔甲,有的骑着各种神兽,常常吸引人们的目光。

对于从事兔儿爷制作10年的于茜来说,兔儿爷是个再熟悉不过的“小家伙”啦。“兔儿爷是民间传统手工艺品,它最早出现在明末,当时用来祭月使用。”于茜介绍,现在兔儿爷已经成为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为什么这个老北京中秋节的节令玩具,如今还会这么受人们的喜爱?为什么不仅仅是在中秋节,在春节这个传统的节日中人们也常常见到、买到这个艺术品?对此,于茜也给出了答案,她说:“兔儿爷不同的姿态有着不同的吉祥寓意,比如,坐象兔儿爷,因为象与祥谐音,寓意吉祥如意。还有麒麟兔儿爷,因为麒麟吐书的典故而流传,象征着学识广博、学业有成。”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彩绘兔儿爷的传承人,80后的于茜对于这个乖巧的“小家伙”几乎是从小就耳濡目染。美术专业科班出身的她,师承鬃人儿传承人白大成,跟随老师学习泥塑彩绘。在制作兔儿爷的过程中,她不仅传承传统的制作方法,更经过自己的思考加以创新。

“很多人总觉着兔儿爷和中秋节有关,其实,兔儿爷和过年也有着渊源。”于茜解释道,“有句老话是这么说的‘隔年的兔儿爷,老陈人。’就是说,中秋节时家中会摆放一个新的兔儿爷,而收起来的旧兔儿爷就是要在过年这一天将它砸碎。辞旧迎新,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精美的兔儿爷,怎么才能让它得到更好的保存?怎么才能让它既传承着老北京的味道,又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对此,于茜也在进行着自己的思考。

她不断创新坯子和颜料的原材料,用低温陶瓷和石膏代替传统的胶泥,用丙烯代替传统的矿物质颜料。不仅如此,她还在兔儿爷的造型上和色彩上下功夫、求变化。“传统的工艺品也需要注入新的元素,比如,在色彩上现在年轻人很喜欢糖果粉还有草绿色,这些我也会应用到我的作品中。还有不少人想要自己特有的兔儿爷的造型,我会根据他们的需求,私人订制版本。”

除去在原材料和造型上传承和创新兔儿爷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让更多的人走近兔儿爷、了解兔儿爷、喜欢兔儿爷,于茜还在推广兔儿爷上下功夫、做宣传。她在北京市妇联、东城区妇联以及北京巧娘手工艺发展促进会、东城区巧娘工作室发展协会的帮助下,在从事兔儿爷制作的同时,还会去社区、机关单位、学校、养老院这些地方讲课,传授兔儿爷的制作方法、故事和精神。如今,愿意玩兔儿爷的青少年越来越多了。

“我们自己制作和传承还是不够的,还是要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小朋友了解、喜欢兔儿爷。只有这样,才可以让更多孩子感受老北京的文化气息,在更多人的心中播下一个老北京文化的种子,才能让老北京的年味儿不流失。”于茜说。

□本报记者 盛丽 文/摄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