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情趣
3上一版
 
法官的情怀是诗人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8年2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朝阳法院执行局执行法官刘高举
法官的情怀是诗人

 

“此刻,早晨的秋雨淋湿了我的衣衫,而G335并没有因为一场秋雨停下时速300公里的驰骋……”去年10月18日,刘高举正在去安徽执行保全工作的路上。在高铁上观看了十九大开幕的盛况后,他很激动,立即写下了这首抒发内心感受的诗歌《今天》。

刘高举现任朝阳法院执行局执行法官,笔名寒冰。在人生的前三十余年里,他是一名戍边卫国的军人。而今,他选择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法官,扎根朝阳法院,挥洒热血与汗水。

由于热爱文学,他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报刊上发表大量新闻和文学作品。前不久,刚刚出版了自己的诗集《低吟的苍茫》,共收录诗歌110多首,分为四辑《我愿是橄榄绿描摹的那块界碑》《故乡是我丢失的琥珀》《我以沉默面对黑夜》以及《天地间的美妙音符都在这里》,展现了他多年的心路历程。

从小热爱文学

用日记描绘景色四季变化

“我从小就喜欢看书,可以说是热爱文学吧。”在朝阳法院的会议室里,刘高举向记者讲起他的中学时代。那时起,他就自学中国的文学史,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

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他坚持每天记日记。放学后,他就会带着日记本到学校的后山上,找个土坡坐下,静静的观看眼前不断变化的景色,并在日记本上记录下来。临毕业时,他还给每位同学写了一篇人物素描,作为纪念。

1986年底,刘高举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武警战士,紧张的训练执勤生活,跟求学时的生活状态完全不同,极大地激发了他写诗的冲动。“白天执勤训练没有时间写作,我就只能夜里写。为了不影响别人,就打着手电筒,趴在被窝里写东西。”对于这段时光,刘高举十分难忘。

第二年,他的第一首诗就在包头的一家报纸上发表了,抒发的是军人对家乡、对父母的思念。“除夕夜站岗的时候,远远的能看到城里不断绽放的礼花弹,而哨位上除了他自己,一个人都没有,对乡土的思念之情在那个时候愈加浓烈。”士兵生活以及对家乡的思念成为刘高举在那个阶段创作的重要内容。

曾经离开又回归

被诗歌的浪漫和纯粹吸引

刘高举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中国的诗歌创作非常活跃,内蒙古包头市作协成立了呦呦诗社,集中了一批在包头很有创作成就的文学青年。对当时还不到二十岁的小战士刘高举来说,和诗社的成员们一起写诗、读诗、采风,是件很纯粹、浪漫的事情。“那时候也没有固定开会的地方,我们有时候就在大街上、广场上活动,互相推荐最近读了什么好书、好的作品,现场给大家朗诵,非常有意思。”刘高举笑着说。

得益于写作特长,刘高举很快被调到机关里重点培养,先后担任了新闻报道员、记者、理论干事、新闻工作站站长等工作,转业前在武警交通指挥部政治部任宣传处长。

2012年底,他转业到朝阳法院成为了一名法官。2015年,内蒙古呦呦诗社成立30周年时举办了一系列活动,还在北京召开了研讨会,刘高举也被邀请,这让他回忆起了诗歌曾经带给他的充满激情和浪漫的日子。他又重新拿起笔,回归到诗歌的怀抱中。

用写作缓解压力

期盼用诗歌展现法官情怀

朝阳法院的案件量多,这在全国法院都是出名的。“为什么收结案量能这么多,这是司法改革的成效凸显出来了,也与大家的奉献精神、工作创新的力度不断增强密切相关。法官的工作强度都非常大。”刘高举说。

对于执行法官的工作,尤其是保全工作,时效性要求特别高。“法院对申请人提交的保全申请作出裁定后,就要在最快的时间里采取保全措施。”因此,刘高举出差频繁,去年有180多天都在外地奔波,坐飞机、火车的里程加起来达到20多万公里。刘高举说,他的诗歌多数都是在飞机上、火车上创作出来的。“工作压力大,每个人都需要释放的窗口,对我来讲就是工作之余的创作,帮我缓解压力。”

对于未来的创作方向,刘高举说,中国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司法也进入了新时代,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作为一名工作在审判执行一线的法官,希望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法官的情怀,展现法官的精神境界和思想追求,让大家知道中国的法官是什么样的。“法律是严肃的,法官是威严的,这是社会上比较普遍的认知。我想通过文学的形式,让人们感觉到法律在本质上是有温度的,法官的内心都是有情怀的,都在为维护法律的权威,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司法的公平正义而不懈努力着。”

今天

特别写下今天的时间

——二一七年十月十八日

是因为今天的日子太重要

是因为新时代绘就了中国未来的蓝图

是因为实现中国梦踏上了新的征程

是因为一名三十年党龄的党员

有着不忘初心的使命

其实 在这样重要的日子里

衷心的祝福

已经写在了我日复一日紧张的旅程中

此刻 早晨的秋雨淋湿了我的衣衫

而G335并没有因为一场秋雨

停下时速300公里的驰骋

北京、河北、山东、江苏

一路向南

我被新时代的高铁一直送到了安徽的淮南

我这副被岁月摔打过的身体啊

虽然饱经风霜

而一辆长途汽车

还要把我继续送到更远的寿县、长丰

——那里有我需要完成的工作

我这样不知疲倦

以日行千里冲锋的姿态拼搏

不过是想在祖国日新月异的建设中

找到一个党员

曾经用青春描绘的色彩

不过是想在民族复兴的恢弘乐章中

听到一个党员

用信仰抒写的音符

特别写下今天的时间

不过是想让逝去的青春

在新时代的征途上再次为祖国燃烧

2017.10.18北京至安徽淮南高铁上,10.22凌晨于北京改毕

□本报记者 刘欣欣 文/摄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