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连盛,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制作技艺代表性项目传承人。钟大师在景泰蓝工艺的表现形式、技艺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以及传统工艺同现代环境装饰相结合这一新的领域中取得了很大成就,其作品数十次荣获国家级金奖。近几年,他主导设计制作完成了2014年北京APEC会议主会场集贤厅景泰蓝装饰工程,中央政府为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赠送的大型作品“国泰榴芳尊”的设计制作。参与并完成了2014年北京APEC会议、2017年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美国总统特朗普夫妇首次访华等重要外事接待任务。
景泰蓝的起源
“景泰蓝”起源有“本土说”“外来说”和“综合说”的多元观点,但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外来说。其根据主要是以下二点:其一,在南宋(1127年~1279年)顾文荐所著的《负喧杂录》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予得一瓶,以铜为坯胎,傅之以革,外为觚棱,彩绘外国人之奇形诡状,却似琉璃,极其工巧,不知何物,闻是蒯国物,更当质于博识者。”显然,文中所述的铜胎上有似琉璃之物,也许是我国有关“珐琅器”的最早记载。蒯宾国为古西域国名,顾文荐所描述的就是公元11~12世纪古罗马拜占庭帝国制作的以基督圣徒为纹饰的金属胎珐琅器。其二,景泰蓝在中国的称谓颇多,而一般又以称作“珐琅”者为众。按照常见的用产地名称来称呼出产物的习惯,有的专家学者对与珐琅谐音的地名做过一番探究。一是据清代《陶说》记载,珐琅又称“发郎”“佛朗”“发蓝”,实为“佛菻”。佛菻国,据《汉书》、《唐书》记载,即是大秦,亦即拜占庭帝国的称谓。4世纪,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拜占庭帝国盛行金属珐琅工艺制品。12世纪,两河流域烧造的有铭文的铜胎掐丝珐琅盘,盘面描绘亚历山大大帝驾驭天马升天的故事,就是这种继承和发展的典型例证。珐琅工艺技术传入中国后,中国人就用拜占庭帝国——“佛菻”的国名作为这一技术的名称了。所谓“发郎”“佛朗”“发蓝”“珐琅”等,都是对“佛菻”音的转译,或是对“佛菻”名词的讹音而来的。
虽然学术界对景泰蓝的称谓、界定以及历史渊源等都还存在着不少分歧意见,但景泰蓝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宫廷艺术的典范代表是毋庸置疑的。
“景泰蓝”之称谓
早期的景泰蓝被称谓“大食窑”“鬼国窑器”“佛郎嵌”,宣德时期也有称作翠瓶、翠炉者。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称之谓“铜胎掐丝珐琅”或“发(法)蓝”。景泰蓝这一称谓目前所见的最早记录是清雍正六年(1728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中的记载:“五月初五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本月初四日,怡亲王郎中海望呈进活计内,奉旨……珐琅葫芦式马褂瓶花纹群仙祝寿、花篮春盛亦俗气。今年珐琅海棠式盆再小,孔雀翎不好,另做。其仿景泰蓝珐琅瓶花不好。钦此。”对于这一记载,有的学者认为当时已经把明景泰时期的金属胎珐琅制品称作“景泰蓝珐琅”,也有的学者认为文中的“其仿景泰蓝珐琅瓶”,也可以解释为“其仿景泰,蓝珐琅瓶”。虽然这些还不足以说明“景泰蓝”那时已是专有名称了,但可以证明景泰蓝这一称谓是经过了多年的演变之后,才逐渐成为掐丝珐琅(或曰金属胎珐琅器)的代名词而广泛地流传开来。几百年来,在我国民间,景泰蓝早已深入人心,为国内外人士所熟悉,更成为约定俗成的称呼。
“景泰蓝泄密事件”澄清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外界流传日本人偷走了景泰蓝工艺,从而让中国景泰蓝在国际市场上受到了冲击,这甚至被描绘为“第一失密案”,其实压根儿就没这回事儿。
那是1976年,日本稻叶七宝烧株式会社给外交部来封信,大意是“七宝烧”源于中国,如今日本年轻人都不爱学这个了,他们想把“七宝烧”的工艺传授到中国,由中国传承下去,他们负责销售。为此,日方的负责人都来到中国进行访问,他们都是硅酸盐方面的本科生,而且还带来了很多“七宝烧”产品,让我们大开眼界。“七宝烧”在日本已经有五百多年历史了,其工艺借鉴了中国景泰蓝工艺中的掐丝和点蓝,他们使用的釉料色彩更加鲜艳、细腻,掐的丝均为银丝,使用的都是透明釉料。日本人在当时的北京景泰蓝厂里既没有录像也没有摄影。但当时厂里接待室和车间大门样子完全一样,一次日本人走错了,进了车间,当时几个老师傅正光着膀子打扑克,在外交形象上不太好,不知道为什么,这事后来就被演绎成 “失密案”。先是国外,后到国内,掀起了所谓景泰蓝技术泄密、被日本窃取的轩然大波。国内新闻界纷纷刊登报道,其内容大同小异,如出一辄。其实,上世纪60年代东欧国家来景泰蓝厂摄影摄像的多了,景泰蓝工艺根本就没有什么秘密可言。日本人至今也没生产出一个景泰蓝来,更没给我国景泰蓝行业造成过冲击。
新中国成立初期景泰蓝状况
新中国成立时,北京有大小景泰蓝作坊200余家,最大的不过二三十人,小的只有两三个人,从业人员不足千人,此时的景泰蓝行业还处于濒危境地。1950年梁思成、林徽因在清华大学营建系成立了抢救景泰蓝的工艺美术研究小组。当时的景泰蓝抢救小组成员有钱美华、常沙娜、孙君莲、高庄、莫宗江等。他们在林徽因的带领下,深入到各珐琅作坊了解景泰蓝生产现状。他们的创新设计和抢救工作,引起了国家相关领导的关注和重视。当时,北京正在进行“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的筹备工作,这两项国际性活动的礼品和大会美工都交给了美术小组。林先生带着常沙娜、钱美华几人反复推敲礼品的品种,最终他们设计的景泰蓝台灯、烟具等确定为赠送贵宾的礼品。这些带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工艺品受到各国与会代表和来访苏联艺术家们的喜爱,郭沫若称“这是新中国第一份国礼。”1951年,为了尽快复兴景泰蓝工艺,规范景泰蓝的生产制作,由梁思成倡导,北京市建立了专门研究制作景泰蓝的国营特艺实验厂。1958年这个企业并入北京珐琅厂,从此,景泰蓝才在国家的扶持下走向正规化生产,而钱美华进入北京市珐琅厂,成为我国从事景泰蓝事业第一人。
当代景泰蓝的创新发展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景泰蓝以传统造型为主,主要有瓶、罐、碗、洗子、盘等,产品规格以20英寸以下为主,也有少量大件作品。如高仿西安秦始皇陵《兵马战车》,是按原型1∶1比例制作,是景泰蓝工艺中难得的传世佳品;1980年,珐琅厂制作了8对2米高的大瓶,其中《巨雄瓶》现陈列在中南海紫光阁。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进入市场经济,北京市珐琅厂根据“国内、国际、旅游”这三大市场,开发了华夏文化、欧美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三个系列,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这些新品风格独特、造型装饰简练、色调协调,其图案装饰多数为现代图纹,有借鉴国画、油画,还有抽象的图纹以及平面构成等图纹,迎合了当代人们的消费心理。特别是色调柔合,适于陈列居室,这点和传统大红、大绿的强烈对比相左。产品一上市就获得人们的好评,一时供不应求,当时国内各大型商场到公司订货都要拿着支票排队等候,有的一等就是半个月。
为宣传景泰蓝文化,北京市珐琅厂现在公司内除设有1000余平方米的景泰蓝工厂店、1000余平方米的技艺展示区外,还新建成了景泰蓝制作技艺体验场馆和中国景泰蓝艺术博物馆。同时加大了景泰蓝设计研发力度,开发研制了60余种无铅釉料、10多种新釉色,高仿出60多件元明清时期的珐琅器。景泰蓝技艺的应用也从原来以陈设品为主,向着室内外建筑装饰工程、城市景观工程、大型佛教用品、名牌产品的外包装、人们的日常用品等方向发展,景泰蓝的技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经过多年的努力,景泰蓝无论从色彩、造型、工艺,还是应用领域都得到了很大发展,可以说现在是景泰蓝制作技艺发展的最好时期。同时,以景泰蓝为主的区域文化也在北京市东城区珐琅厂附近逐步形成,天坛南门二环上的景泰桥、往南的景泰路、景泰东里、景泰西里、景泰小学,甚至景泰路上还有一个珐琅厂邮箱。
2017年11月8日下午,习近平主席在故宫迎接首次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夫妇,在畅音阁,两国元首夫妇体验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制作技艺。在现场,习主席对特郎普说,景泰蓝技艺是舶来品,是从欧洲到中东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但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制作景泰蓝最好的国家。
□主讲人:钟连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