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旅游
3上一版  下一版4
 
千年古城宣化
约 稿
访徐霞客故居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8年2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访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乡在今江苏省江阴县马镇乡南场岐。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农村,四围青山,一湾绿水。粉墙青瓦的民舍,阡陌纵横的田野。一切都显得那样的和谐与安谧。

沿着霞客走过的乡间小路向前走着。啊,那一条条脚印和车辙,岂不是当年霞客留下的屐痕?我复又向前走去。不远处出现一座古石桥矗立在绿水滟滟的小河上。桥梁上刻着“胜水桥”三个大字。就在这座桥下,当年徐霞客登船起航,开始他万里远游的生涯。我伫立桥头,遐想起来。似乎看到少年霞客竹笠芒鞋,肩背行囊,向母亲拜别的身影。岁月悠悠,300多年的时光流逝了,唯有这座无言的石桥,依旧静静地站在河边。

穿过一片竹林,走过几行菜畦,前方就是霞客故居。院内有罗汉松一棵,是徐霞客亲手从小盆中移植到院子里的。而今已长大成材。你看它身披绿裳,精神矍铄地还在秋风中婆娑起舞呢!我在小院中,摩娑相对,盘桓良久。从罗汉松身上悟出一条道理:不要作那盆中景,要学那院中松!

出了故居大门,遥遥看到一片青灰色的建筑,黑漆的大门,门楣镌刻着精美的砖雕。这里就是“晴山堂”。现在是徐霞客纪念堂。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年霞客为了庆贺母亲久病新愈,取“睛转南山”的意思,所以叫睛山堂,也是故居之一。

走入正厅,只见迎面高悬着“晴山堂”的横匾,出于现代文人手笔。显然也是重建的。正中陈列着徐母教子的群雕。非常传神地再现了当年历史风貌。值得庆幸的是堂内两壁嵌着的76块名贵的石刻,还安然无恙。徐霞客曾经请人为母亲作《秋圃晨机图》,一时名流多有题赞。现在画早已失传,通过文字尚能了解它大致内容。图中描绘的是秋天的清晨,霞客母亲坐在结实累累的篱豆架下纺纱织布的情景。霞客母亲心胸开阔、识见高超,而又勤劳持家。每年秋日,霞客远游归来,把各大名山采来的瑶花琪草奉献给母亲。把路上所见所闻——向母亲汇报。当听到儿子登悬岩、凌绝壁、滑陡坡、下深潭、惊险万状之时,母亲听了反而感到莫大的快乐。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子啊!

我站在石刻前,择要的吟读。深深感到它的文学价值、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是如此之高,以致使我流连忘返了。

晴山堂后园,是个幽静的去处。篱菊傲霜鸡冠凝血,翠竹森森,黄叶满地。我心中骤然袭来一阵怅惘。啊,这里不是先生永远安眠的地方吗?不由得把脚步放得轻轻的,唯恐惊醒先生的旅思幽梦……

□汤明建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