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娱
3上一版  下一版4
 
古书新印 传承文化精华
《马戏之王》
海淀区举办 “我们的中国梦”活动
安贞地区 百姓联欢会上贺新春
《浪矢解忧杂货店》
昌平青少年春晚拉开大幕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8年1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书店琉璃厂店:
古书新印 传承文化精华

 

飞檐、斗拱、红柱、青石……来到有着“中国文房四宝文化第一街”之称的西城区琉璃厂,一抬眼就能看到中国书店琉璃厂店。无论是黑底金子的招牌,还是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无不透露着这家书店的中国基因,京味风格。

与很多新生代书店进门就能闻到咖啡香,听到轻音乐不同的是,中国书店琉璃厂店依旧恪守本分。1200平方米的经营场地中,北厅集中展示了新印古籍、古旧书、历史典籍、考古研究以及文史哲类图书,遥相呼应的南厅则汇聚了美术画集、美术考古、技法、碑帖、篆刻和鉴赏类书籍。

中国书店成立于1952年,1958年公私合营,全北京的古旧书业,无论是从业者,还是房子、书架,抑或家藏的图书都汇聚到了中国书店。也因此,虽然经过后来的发展,中国书店早已经成为了集图书出版、发行、拍卖以及书画、艺术品销售等多元化经营于一身的综合文化企业,但是“古旧书店”依然是它最重要的一张标签。

中国书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店里的古旧书大多都是回收来的。古书回收是一个可以变废为宝的过程,利润空间较大,但他们收书不捡漏、不压价,优先考虑的是书的学术价值。

据介绍,北京崇文门拆迁的时候,中国书店总经理于华刚在一位老太太的院子里发现了一个装满明代信札的垃圾筐,并没有趁机回收,而是直接言明此物价值,嘱咐老太太妥善保管。

2007年,中国书店从日本东京一家书城购得一套乌金亮墨拓本《敬胜斋法帖》,这套书共40册,黄绫锦缎夹板,市场流传十分稀少,据文献记载馆藏仅有6部,而且从没有人见过这套书的全本。这套书买回来之后,有人立即前来,提出加价50万元收藏,他们没有卖,而是首先将这套书按原样影印出版了一百多套,又为普及大众而影印出版了精装本2000部,之后还根据前二十册编辑出版了《乾隆御制诗文法帖》以及8种碑帖,诗文边做了释文,铅字排印,便于习惯简体字的年轻读者和临摹碑帖对照,给书法爱好者和历史爱好者提供了方便。

“这些古籍有经济价值,但我们出版发行这些书更为重要的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研究它,对古代文化进行传播,让我们民族文化的遗产发扬光大。”工作人员介绍说。

书是知识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载体,而在中国书店,面对成千上万的书籍,尤其是古旧书籍,会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错觉。正在轻轻翻看一本新印古书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他今年68岁,家住朝阳区左家庄,退休前喜欢上了书法。最初,他来逛中国书店是奔着名人字帖来的,不过逛的次数多了,就被古旧书吸引了。“我其实打小就喜欢看书,但是年轻的时候,工作、生活太匆忙,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气。现在退休了,空余时间多了,不知不觉又把过去的爱好找回来了。”

“原版的古旧书,价值不菲,但是更适合的是放到博物馆里,或者藏书家那里,像我们这样的普通百姓,很难有那么多的钱去购买一套真正的古旧书,但是新印的古旧书却给我们这些普通人提供了一个窗口,我们可以看到古书上的内容,学习过去的文化,这个对于我来说依然是有价值的。现在,我也会经常给孩子们讲那些过去的故事,他们也很喜欢听。”张先生说。

□本报记者 陈曦/文 彭程/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