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白莹) 大咖云集联席会、国家实验室、研发投入倍增计划、“创新合伙人”、100亿元规模空间更新基金、创新服务“码上办”……昨天上午,海淀区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中关村科学城建设的若干措施》,重点推出16条创新举措。
“海淀创新发展16条”注重创新型企业和高精尖产业结构培育,以“3×100”计划为依托,聚焦领军企业、隐形冠军和种子企业,计划三年内培育3至5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千亿级领军企业,新增6家以上百亿企业。同时针对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企业和成长性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重点支持,力争三年内新增10至15家“独角兽”企业,培育若干科技小巨人企业,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集群,进一步完善高精尖产业结构。
此外,海淀还将持续完善创新基金体系,加强原始创新基金、天使投资基金、成果转化基金、股权投资基金、产业发展基金、并购基金建设,形成1000亿元规模的“海淀创新基金系”;探索实施“龙门计划”,加速推动一批科技型企业上市,形成资本、技术、产业、企业的良性互动。
人才是“海淀创新16条”重点关注的创新要素。该区将每年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重点关注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科技经纪人等创新群体,吸引一批具有高度粘性、扎根中关村科学城创业的“创新合伙人”。同时分领域绘制全球优秀人才图谱,建立优秀人才“储备池”,全球范围内加大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引进力度。
据悉,世界顶级的海外华人科学家将是海淀区重点引进的合作对象。同时,海淀将通过设立“青年科学家大奖”和“创业雏鹰大奖”,加强对青年科学家和青年创业者的支持力度,并在落户、医疗服务、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等方面强化对人才的综合支持。在住房方面,三年内安排2万套人才公寓保障优秀人才、青年人才安居乐业。
未来,海淀区将通过一个“二维码”集成所有创新服务政策和政务服务,解决创新服务信息不对称、服务政策多头出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