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回迁后家门口就是大氧吧
『能搬上温暖楼房, 做梦都想笑!』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8年1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回迁后家门口就是大氧吧

高晓凤
朝阳区东坝乡后街村村民
资料图
 

2017年9月,朝阳区东坝乡北西区域棚户区改造项目启动,涉及东风村、后街村、西北门村三个村,短短的25天,签约率达98.3%,签约近2800个院落。“补偿政策公平、公开,回迁地段好,村民们都愿意赶紧签约早日住上新楼房。”后街村的高晓凤一家,在签约的2800个院落中,算是签得早的,选房号码排在60号。

终于告别闻了好几十年的潮味儿

如今,这三个村子已拆除完毕,高晓凤一家住进了临时租住的房子。54岁的高晓凤是后街村的本村“姑娘”,结婚后丈夫落户到了这个村。她告诉记者,从出生到拆迁,这54年一直居住在后街村。高晓凤说:“土生土长的后街村村民,从小时候的老宅子、乡村土路,到后来通了柏油路,再到家家户户扩建房子、出租房屋,后街村的环境越来越与城市功能定位不符,村民的居住环境离宜居越来越远。”

高晓凤说,她家由于房子面积不大,居住人口多,就一直没有出租房屋,相比那些和租户混住的村民来说,自家小环境还算清净些,至少不用担心出租户的治安、消防问题。“就是地方小,三代人全住在这个院子。这不,马上第四代人就见面了。”刚一听说要启动棚改,高晓凤的儿媳妇就怀孕了,“我这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这小家伙来的真是时候,他爷爷奶奶住了半辈子平房才赶上住楼房,他一出生就赶上了。”高晓凤说。

别看高晓凤现在住的是租的旧楼房,刚一住进去,她就体会到了楼房的好处。“干净,暖和,关键是不潮湿了。”高晓凤说。她家原来的房子是90年代初的时候建的,不算老房子,但由于地势低,又紧邻村里的泄洪沟。一到雨季,整个屋子里都是发霉的潮味儿。“楼房多好啊,南北通透。平房都是前后院紧挨着,不能留后窗户,通风特别不好,所以屋子都比较潮。”

想想都美 天天在家门口“大氧吧”哄孙子

现在终于告别了闻了好几十年的潮味儿。下一步,拿了选房号后,高晓凤就盼着赶快选房呢。按照拆迁补偿政策,她家能补偿三套房子。高晓凤告诉记者,选房的时候就能体现出早签约的好处了,可以选好地段好房型。听说分为南区、北区共四个地块可以选,这段时间全家人正合计三套房选哪个小区呢。“周边环境都不错,交通也便利,而且都挨着大公园。”高晓凤对记者说。她最愿意家门口有个大公园了,自己爱跳舞,以后天天在“大氧吧”哄孙子,想想都美。

记者了解到,此次东坝乡棚户区改造项目,有七成的腾退空间用于建绿。高晓凤家将来回迁的小区就紧挨着正在施工建设的坝河公园,占地面积近20万平方米。建有景观林带、河流水系,配有健步道、景观桥、健身器材等设施,还设计有亲子花园、绿野花境、梅园等主题区域。预计今年就能建成并免费开放,这里将成为该地区继东坝郊野公园后的又一处大型综合休闲绿色公园。

“住着宽敞明亮的新楼房,家门口就是‘大氧吧’……听说过完春节后这次棚改的村民将集体转居,养老医疗也就有保障了,我已经看到了将来美好的生活。”高晓凤说,就连她快90岁的婆婆每天都特别高兴,住了一辈子平房,希望她能保重身体,多活几年,赶上回迁,还和他们一起住新楼房。

谈到拆迁经济补偿款,高晓凤没有想着要出国旅游,也没想给自己添置什么金银首饰,“比以前富裕了,也要把钱花在有用的地方,过日子,要细水长流。”高晓凤说。

新房里过新年 老两口过上宜居生活

像高晓凤一样充满幸福感的还有张建增一家。75平方米的宽敞两居,装修精致,张建增老两口坐在客厅沙发看电视,脸上挂着洋溢的笑容。2018年的元旦,对于原崔各庄奶西村的村民张建增来说,比往年更欢喜,“新年住新房,别提多高兴了!”

张建增搬离的奶西村,是朝阳区首个农村集体土地棚改项目。张建增告诉记者,一年前的这个时候,一家8口人还挤在奶西村的平房院中紧凑的过日子。“还是楼房好。房间亮堂了,暖气、热水、燃气齐全,周围的生活环境提高了。”

张建增说,以前的平房,春秋季还好,冬天生炉子,不但不安全,还不暖和,出去穿厚棉袄,家里穿薄棉袄,这一冬天都感觉冷哈哈的。夏天也不好过,别人都盼着下雨凉快,他家最怕下雨,特别是大雨,因为房子漏雨,而且专门在床的位置漏,不及时处理,被子都淋湿了。

“家里住着憋屈,家外交通乱、环境脏、治安差”几乎成了奶西村村民共同的回忆。近年来,村民希望改善生活环境的呼声越来越强烈。2015年,奶西村被列入市级棚户区改造项目,奶西村村民终于盼来了拆迁。

随着奶西村棚改项目的正式启动,全村1100多户村民可选择搬迁上楼,入住定向安置房京旺家园。2017年下半年,张建增和老伴儿搬进了新房,“踏实了,盼来的好日子,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每天和老伴儿的最大任务就是过好健康生活,活出精气神儿!”张建增说。

如今,张建增老两口已经在京旺家园小区过上了“宜居”的幸福日子。从周一到周日,无论是小区的空场上还是居民活动室里,都有居民参加社区文化娱乐活动,不管是跳舞、唱歌,还是扭秧歌,张建增的老伴儿王淑玲都是其中的活跃分子。

□本报记者 孙艳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