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在矿车上作“文章”的青年“老司机”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8年1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矿车上作“文章”的青年“老司机”
——记首钢矿业公司水厂铁矿汽运作业区矿车机长马正龙
 

莽莽矿山,采场深处,一台台大型矿用汽车竞相驰骋,以特有的节拍为“铁山”劲舞高歌。在距地面两人高的驾驶室中,矿车司机们用方向盘打出欢愉的节奏,让这些满载矿岩的庞然大物充满生命的气息。马正龙,便是其中的一名工人“乐手”。2017年,首钢矿业公司举办了贯穿全年的职工技能精英赛,在矿车司机组竞赛中,年仅29岁的马正龙一举夺魁,被评为“青年工匠”。

“门外汉”问成“老司机”

皮肤黝黑、老实憨厚的马正龙2011年8月入厂,和同年入厂的其他青工相比,他学东西似乎总是慢一拍。看别人已掌握操作要领,自己却还一头雾水,马正龙胖乎乎的脸急成了“红苹果”。

为追赶他人,马正龙总是手拿一个小本子,遇到不懂的通通记下再去请教师傅或老司机。刚开始独立上岗,对铲老是对不准,不是远了,就是近了,情急之时准度更差,马正龙嘴上也长满了火泡。不甘人后的他干脆用“笨办法”,根据作业过程中遇到的电铲所处的不同位置、上车时的不同方向,分门别类,在小本子上画出好几种对铲方式,就每种情况分别向师傅和老司机请教,掌握了正向、反向对车时的技巧,并多加练习,不久后他的操作手法竟颇有些老师傅的影子了。

“想要拉矿多,车况就要好。”矿车司机都知道。什么位置装料最佳,怎样把车装平稳……细心的马正龙总结了诸多操作经验,同时又努力掌握修车技能,修理工人处理矿车故障,他都注意留心观察,不懂就问。在机长班锻炼期间,从设备备件认知到工作原理再到一般故障处理,马正龙从一个“门外汉”逐渐成长为两台85吨矿车的使用、维修、管理负责人。

他的发明为工友避险

除担负两辆矿车的使管修工作,保证机组按月完成经营生产任务外,马正龙把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消除车辆设计短板、提升车辆技术状况等课题攻关上。85吨矿车水箱所在位置部件繁多、空间狭窄,虽然有防滑板和简单护栏,但司机在添加冷却水和日常维护时,还是会经常磕手碰脚,且容易造成“返水现象”,导致人员烫伤。马正龙多次观察,提出改装85吨矿车水箱,并积极组织实施。经过试验,改装完毕的85吨矿车再也没有出现水箱循环不畅、返水等问题,不仅方便了司机日常维护,也消除了安全隐患,同时还延长了发动机使用寿命。

针对85吨矿车无法实时观测发动机冷却液充足与否、易出现因低水位运行造成发动机磨损的现实问题,马正龙对比130吨矿车部件的构造、形状、位置,进行系统的分析。“我决定采用将低水位感应塞镶嵌在膨胀水箱上的方式进行改造。这样一来,低水位报警器发出信号,传输给驾驶室内的报警接收装置,水箱液位下降到一定高度时,传感器采集到数据信号,由蜂鸣器发出警报,实现自动报警,就能提醒岗位司机在第一时间停机,避免发动机因缺水运行造成设备机损故障,同时保证了司机安全驾驶。”

学无止境的“工人秀才”

2017年,职工技能精英赛还没开始,马正龙就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矿车理论知识,向车间专业员请教设备和技术参数等相关问题。有的时候学起来,旁边的人和他说话都听不到,就像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工人秀才”。“‘人争第一、事创一流’,这是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既然比赛,就算不奔着第一去,也要通过这个机会真的长本事。”马正龙说。

哪怕是在比赛期间,马正龙一直在旁边观察其他选手的操作手法,取长补短。轮到自己上场,冷静的他启动、环境确认、倒库、上车、定点停车一气呵成。

每次实操比赛结束,马正龙总会与几位机长一起,帮忙打扫场地。“我不仅是参赛选手,还是工作人员。辛苦的是这些幕后工作人员,比赛用车的检查维护、场地的布置,他们都要做,我帮着干应该的。”马正龙说。

作为矿车司机高级工,功夫用在平时的马正龙已是公司水厂铁矿汽运作业区的矿车机长。新的一年,他又定下目标:“再提高一个层次,争取达到技师水平。”

□本报记者 赵思远/文 通讯员 李山松/摄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