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足迹
3上一版  下一版4
 
百年二七 芳华不息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8年1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年二七 芳华不息

二七职工为装甲兵讲解二七历史
121健步走
二七纪念馆
1921年5月1日,长辛店铁路工人联合社会各界在娘娘宫前集会,庆祝劳动节并宣布成立长辛店铁路工会
 

1898年,京汉铁路开工建设,长辛店,京汉铁路的起点,北京工业的摇篮。我国北方铁路工人的第一个党支部在这里成立,中国产业工人第一次纪念“五一”劳动节在这里举行。凭着修筑铁路的钢筋铁骨,这里的铁路工人掀起过二七运动,又为实现工业化、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屡建奇功。新中国成立后,自强不息的工人们在这里有了一个共同的家——二七。

时代选择了二七在近现代历史穿梭,党和祖国赋予了二七特殊的使命,在民族工业的发展道路上,在中国铁路运输事业建设上,在党领导的工人运动中,在反抗侵略者的峥嵘岁月里,在新中国机车车辆工业走向强大的光辉历程里,二七人永远都是滚滚历史车轮的排头兵。而在波涛汹涌的历史长河中,“担大任不畏艰难,求发展奋斗不息”的二七精神,更是二七人不变的信仰。

距离二七机车公司不远的地方,长辛店二七纪念馆一如既往地安静,接待着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气势恢宏的油画、字字铿锵的传单、曾挥舞在手中的月牙斧……这些珍贵的展品,在讲解员的讲解下,似乎还带有着革命洪流般汹涌的气息。大厅正中央的油画里,把工具当成武器、和当地人民一同与反动军阀战斗的长辛店铁路工人目光如炬。与此同时,第一批为了理想献出宝贵生命的工人先锋们也开始涌现。

留下时代印记的工人先锋

据史料记载,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后,副委员长史文彬回到长辛店后坚决带头执行全路罢工命令,于6日晚和吴祯等人被反动军阀逮捕。次日,在火神庙,向军警要人的两千多工人和家属遭到军警的残酷枪杀和马队的践踏,造成了长辛店的“二七惨案”。在这起震惊中外的工人运动中,吴祯、葛树贵等烈士的牺牲,也成为了长辛店工人自强不息的时代缩影。现在,二人的遗骨长埋在长辛店公园内,与纪念馆遥望对应。此后,不管是在抗日战争中为军队修枪修炮,还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修路架桥,二七工人都将不怕牺牲的精神落实在了自己的行动中。

建国后,为了让祖国实现工业化,给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被赋予新使命的二七人又将工厂变成了培育工匠和铁人的摇篮。在机车的蒸汽时代,在机车制造与维修方面攻克无数难题的“机车大夫”陈发,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受到过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在机车生产转型期,扎根基层不断钻研,创造多项技术革新的实干家周达礼;为北京型内燃机车研发设计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李鑫培;亦或是不让须眉,在新时期为公司生产大功率电力机车、大型工程养路机械等产品的工艺研发披肝沥胆的女工程师李向秀……这些深耕在一线的劳动模范,是二七在每个时代“求发展、争荣誉、做奉献”的新“战士”,更是把革命精神、红色精神延续到今天的广大二七工人的缩影。

不忘初心的工会情怀

1921年5月1日,长辛店五一节庆祝大会在离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创办的铁路工人劳动补习学校不远的娘娘宫举行,会上同时宣布成立工会。在优秀共产党员和工人先锋的领导号召下,工会开展了在工会会员中清除工头的工作,后又把工会的名称改组为工人俱乐部,并以长辛店工会的名义出版了《工人周刊》,为那时指导北方乃至全国的工人运动起到了很大指导作用。

在二七机车工厂外不远处,有一处“残垣断壁”,正在被修缮维护,这正是“工人浴池”的遗址。每每提起浴池,为二七厂效力45年、土生土长的长辛店人赵学勤总是开口便夸:“那是工会为工人办的大好事!”据赵学勤回忆,1931年,这座铁路工人浴池由“平汉铁路长辛店工会”发起,来自二七厂、火车站、工务段、电务段、机务段等单位的3000多名铁路工人,每个人捐出两天的工资才建设起来。“早年间公共浴池很少,工人洗澡经常去附近的小清河,可冬天就难办了。”浴池的出现,解决了数千人的难题。在浴池大门的影壁墙上,浴池的建设者和筹资者的名字都被刻在上面。这些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也被尊为“上宾”享受当天入浴。长辛店员工浴池的建设,在京汉全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起到了示范作用。自此,京汉路沿线各分会相继建起了16个工人浴池。工会会员出差、出乘,所到之处尽可免费洗浴,京汉是一家,处处都是家。

由于无力承担运营成本,2009年浴池停业,当后来浴池面临种种困难将被拆除之际,丰台区文委令老浴池留存的门楼及其影壁获得了文物身份,并将被原地加固、挂牌保护。在这之后,离不开二七厂工会的多方努力与奔走。曾让几代职工免费沐浴,如今为职工留下念想,工会做了能够做的一切。而在面临产业转型的时代关口,二七机车工会仍在困难状况下努力让每一名职工感受到“家”的温暖。

二七机车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曹宏晏表示,去年开始,公司和工会在经营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还为职工办理了住院补充保险,如果是大病,还会根据不同标准发放慰问金。对于困难职工,还会按季度发放米面粮油,保障其生活基本需求。“2017年春节,我们在发放慰问品时,是按照去年登记在册的职工安排的,也就是说,当时^不在这里上班的职工也收到了礼物,我们就是想让大家知道,企业在最困难时,也没有忘记为二七做过贡献的人。”

赤诚奉献的黄金时代

长辛店二七纪念馆馆长、二七机车公司工会干事刘德华一家三代人都和二七有着不可割舍的情缘。“我的爷爷是劳动补习学校的老师,教工人认字;我父亲1958年就进厂了,在动力车间当管道工。”据刘德华回忆,虽然那时候他还是个孩子,但父辈的二七人还是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那时候的工人们对厂子是一片赤诚,愿意为厂子、为国家建设付出自己的一切。”他说,那时候工厂接到一周制造一万块铁道夹板的任务,各个车间的工人及家属搬起铺盖卷,一窝蜂就赶去参加“大会战”。管道哪里裂了开了,都会争着抢着参加维修。而父亲的一次经历,也让刘德华坚定了传承二七精神的决心。“我十岁那年,父亲从管道工转为锅炉工,有一次锅炉的安全阀崩开了一个,如果堵住了气,锅炉随时都有爆炸危险。父亲和同事冒着生命危险,把所有的安全阀门全部关闭了。”刘德华表示,父亲常和他讲,这工厂有历史有年代,更有温度,要好好干。“我当时不知道温度是啥意思,后来才知道,这帮老工人之所以在厂子里心甘情愿地和机器零件打交道钻技术,是为了回馈当时二七对他们的恩情。”

除此之外,工人的业余文化体育生活也是大家津津乐道的内容之一。“过去二七厂有自己的医院、学校,就像是一个小城镇一样。上世纪80年代我在学校搞文艺,记得那时工厂每年都举办大型的游园会,每个车间都做一盏美轮美奂、巨大的灯,集中在二七体育场内晚间办灯展,白天很多职工和家属会在那里踩高跷、耍狮子、舞龙。每到下了班,东方红饭馆和大众浴池都会热热闹闹,如同现在的茶馆。工人坐在那儿又聊又侃,一时兴起还会唱段戏、说段快板,玩得不亦乐乎。”作为传统的体育项目,广播操、太极拳、毽球一直延续到今天。清晨,人们总会看见二七机车的工人们身穿统一的工作服,用标准的动作展示老工业文化传承下来的严谨与团结。而二七厂的毽球队更是英姿勃发,在近些年的国家、北京市的毽球比赛项目中,争得了无数荣誉。

大道无疆 不放弃每一名职工

在大形势下,中车作为央企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配合疏解非首都功能工作。而作为传统制造业起家的二七机车,在2018年第一季度将停止所有制造业生产,也再一次站在了历史波澜的风口浪尖。“这些老厂房,一栋也不拆,保留原貌。”在留住了这最后的遗产后,二七机车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马建勋望着工厂宽阔的大道,难免有些不舍。这里的大道,曾是工人们下班后飞舞毽球的竞技场;这里的一排排爬山虎,曾在初秋的斜阳下列成一道酒红色的“墙”;饱经沧桑的厂房已经变身文化产业园,但工厂写满百年风云的宣传栏和铿锵有力的奋斗标语等一些能够留住“二七”灵魂的“脏器”,还在时刻提醒着路过的每一个人,告诉他们热火朝天赶零件的激情还在,不忘初心的革命精神还在……

马建勋说:“我对二七的感情用一个词形容就是难舍难分。我1985年进厂,到现在足足待了32年。那时二七作为主型机车生产厂家,以及主型铁路干线‘客运任务’的主要生产者,我心里是自豪的。生活在周边的人以进厂为荣,这个厂子也养活了这个地区的居民很多年。”马建勋非常清楚地记得,年轻时的他看见老一辈技术人员工作,手上总会拿着一个记得密密麻麻的本子。“那时不用说没有电脑,连计算器都不能做到每人一部,唯一的办法就是用笔计算、记录。”老一辈职工对工作岗位的热爱深深触动了马建勋,激励他不断钻研技术,树立良好品德,最终扛起了带领二七在新时代探索的大旗。

随着改革开放和互联网行业兴起,传统制造业走向衰落,加之环保压力,厂子的效益一年不如一年。怀着对二七的深厚感情,肩负着为职工造福的大任,马建勋和领导班子在这些年积极探讨了无数关于新产品研发、市场开拓的方法,使工厂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二七作为一家有悠久红色历史、浓烈革命情怀、优秀工人文化的单位,看着职工的收入上不去,我特别难受。厂子不愿意任何一名工人下岗,也不会放弃任何人,这是二七的传统。为了让大家都有活儿干,保证不整体下岗,在这一年,工人们每星期只上四天班。”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二七仍然在大型养路机械等产品上进行着研究与创新,2013年的那台地铁打磨车,二七人克服了经费紧张等问题,为国家节省了不少开支,为国家再一次创造了宝贵的财富。

百年沉浮始终跳动年轻脉搏

近日,两本厚厚的书籍在经过反复研讨和编纂后,终于出版了。《大道无疆》、《岁月留痕》,这两部书,让二七这位120岁的“老人”,把那些富有时代感的“芳华”重新展示给不曾了解这段历史的人。二七机车也在建厂120周年之际,为党和国家献上了珍贵的历史礼物,为产业工人历史、铁路运输史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强国兴路,铸梦京汉千里线”“技革花开,自力更生做贡献”……《大道无疆》把无数回忆融成文字,简简单单一部书,里面的故事沉甸甸,让历史的天平“倾斜”。而《岁月留痕》里,是黑白与彩色光影交织起来的无数光辉的瞬间。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一线工人支援战争前线,游园会上的二七人春光焕发、载歌载舞……张张照片都是岁月流金,叫人回味无穷。

走过120年,除了这些正在远去的历史,二七人的梦想却并没有因此停滞。他们没有固步自封,沉浸在过去的光辉里;也没有因为眼前的困难而退缩。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大工匠技能挑战赛焊工比赛当天,虽然燃气集团焊工、全国劳模张海军等选手悉数在场,可一名高个子的年轻人还是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作为为数不多的优秀挑战者,二七机车的“90后”焊工薛礼亮在操作间手持焊枪像模像样,一点不输给其他人,也获得了优异成绩。代表着二七的形象,薛礼亮说:“厂子里老一辈的工人常给我讲过去那些工匠们的故事,有时候故事甚至带有传奇色彩,听得我瞠目结舌。而我更多感受到的,是二七人在任何时候都直面困难的勇气,我是厂里的年轻人,也是新一代的二七青年,更应该把二七工人的优秀传统继承下来,把美好形象展示给首都人民。”

不久的将来,二七机车将华丽转身,承担起建设城铁等新的历史任务,薛礼亮等活跃在各车间一线的年轻人,已经坚定地站在了最前线,重温百年前工人们“乘风破浪”的时代转折。而在聚集了无数产业工人灵魂、传统工业文明的长辛店地区,“二七精神”也必将长久存在,成为时代工人艰苦奋斗、不断创新、不忘初心的“指南针”。

记者手记:

百年二七风雨,今朝未见归期。每去长辛店二七,喝水用的总是老式的瓷杯,吃饭总能尝到“工厂”味道的花卷,走在路上总感觉走回了“团结奋斗搞生产”的美好年代。这里的工人没了城市人脸上的浮躁气息,这里的风景伴着逐渐老去的建筑也未曾褪色。在此,也感谢二七机车公司宣传部长杨忠华自相识以来提供的每一份宝贵资料和每一次陪同讲解。

时代在发展,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二七也站在了改革的关口,作为工人运动的起源地之一,作为红色历史的发祥地之一,二七特有的历史文化和“担大任不畏艰难,求发展奋斗不息”的二七精神永远不会被抹去。处在时代路口,年轻的二七工人们再一次准备好,将前辈们的奋斗史续写。对于今天享受着祖国工业发展带来幸福生活的我们来说,那些战士、劳模的名字应该被记住,那些可歌可泣的时代故事应该被传唱,那些工人精益求精、脚踏实地的优秀品质,在当今强调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的时代,应该珍视,也应该再发扬。

□本报记者 赵思远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