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当年回乡绿皮车
庄子笔下的 国家工匠
嫂 娘
■征稿启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1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庄子笔下的 国家工匠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工匠精神逐渐成为人们的时尚追求。其实,工匠精神早已有之,从《庄子》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处处都有国家工匠的身影。

《庄子·达生》中“梓庆削木为鐻,鐻成,见者惊犹鬼神”。梓庆做的乐器架子质量超群,有鬼斧神工之妙。秘密在哪里?在于“必齐以静心。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一个心静似水、忘记功名、淡泊私利的人,才能够一门心思专研业务,做出精品,做出一流产品。

《庄子·天道》中的轮扁告诉齐桓公:“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轮扁在做工过程中,总结了一套经验:榫眼太松,榫头容易锲入榫眼但是不坚固;太紧,就涩滞而难入。拿捏适度,不松不紧,才得心应手。可是,要取得最佳效果,光靠别人指点不行,必须由自己在实践中摸索。

《庄子·知北游》中有一则老工匠造剑的故事:“大马之捶钩者,年八十矣,而不失豪芒。大马曰:‘子巧与?有道与?’曰:‘臣有守也。臣之年二十而好捶钩,于物无视也,非钩无察也。’”大马一生只做一件事——造剑,从20岁到80岁,手上是剑、眼里是剑,不是剑的看也不看一眼,所以他造出来的剑锋利无比。

在庄子笔下,国家工匠们人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个个都有过人之处。总结起来,要成为国家工匠应当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道技合一。一个卓越工匠的产生、成长、成熟需要一个过程,“巧”——追求技艺之巧是起点;“精”——追求技艺的精湛是关键。轮扁斲轮行年七十、大马之捶钩年八十而不辍。有了这种实干精神,有了这种对事业的忠诚,就一定能够成就一代工匠。

执着追求。工匠们对自己的事业“用志不分,乃凝于神”,这样的精神品质,这样的专注追求,就是工匠精神的完美体现。

创新发展,争创一流。工匠们把“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作为追求的目标,锐意进取,务实创新,争创一流,精益求精。秉持这样的理念,一直在专研、一直在创新、一直在努力,也正是如此,才能一直保持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切都需要劳动者追求品质提升,都需要创造者能够“匠心独具”。只有我们保持争创一流的心性,追求卓越的技术,才能不断收获创造之美,享受创新的快乐。传承我国古代工匠的优良品质,实干、创新、专注、执着、精益求精,是达到这一境界的有效途径。

□徐爱清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