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主动找工会的人”越多越好
法治社会,必须尊重规则
话说 “十大消费维权热点”
“碰瓷”也有培训班?
维护公众信息安全 需要有硬措施
“老人受骗”频发需要多重反思
“黄牛”假票骗钱 值得多方反思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1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话说 “十大消费维权热点”

 

1月8日,中消协联合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发布了“2017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其中,老年保健品位居榜首、互联网相关领域占据7项,后者比前者更引人注目。

十大热点占了七项,足见网络消费势头之猛与问题之多。网络本是虚拟世界,如今与现实生活有了越来越广泛的联系,特别是与人们的消费紧密挂钩,而消费是要支付“真金白银”的,发生缺斤短两、假冒伪劣乃至欺诈、骗局,对于消费者就是实实在在的损失,肯定要投诉、打官司。然而,面对“虚拟世界”又往往陷于无奈,凭借一己之力很难维权。因此,消费者除了强化自我保护,对网络保持必要的警惕,更寄希望于有关机构对网络严格依法管理。

保健品市场乱象丛生非自今日始,也不独坑害老年人。究其原因,客观上与真真假假的“养生讲座”、似是而非的“科普知识”、铺天盖地的广告营销有极大关系,某些传媒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主观上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无良厂商抓住了这种心理,才能大行其道。而老年人之所以更容易上当受骗,无非两条:一是信息不对称,对急速变化的世界一知半解,对“新技术”“新发现”难辨真伪;二是希望益寿延年,“有病乱投医”。解决这个问题,政府管理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有所作为;媒体要有社会担当,不可“见钱眼开”;老年人要“认老服输”,自己不懂的就不要自以为是,学会自我保护的同时,还要有点自我约束意识。

消协称,2017年消费维权舆情热点频发。新型消费方式日益走红,网络消费、信用消费、健康消费引领潮头。可见维权热点与消费趋势同在,2018年依然。既然问题不可避免,消费者只能面对现实,惟不知中消协能够有些什么新的作为?

□一刀(资深媒体人)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