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9日,北京奥运会前夕,北京地铁开始实施安检。如今,北京奥运会已经过去多年,地铁安检的“习惯”却被保留下来。而张丽红就是地铁安检队伍中的一员。
2009年,刚刚毕业的张丽红,只有19岁,她只身从河北承德来到北京,当了一名地铁一号线安检员。9年后,张丽红已经成长为北京地铁一号线的安检项目经理,被大家称为地铁安检系统的“90后专家”。
“‘专家’真是不敢当,我的进步离不开公司和地铁的培养。”张丽红说,自己从老家出来,当时离开家出来工作,父母并不同意。但是考虑到女儿的发展,最终还是没有拗过她。“说实话,自己刚来时确实人生地不熟,有些小胆怯,但是第一天上班,站区的队长和地铁值班站长对我都特别照顾,慢慢地放开了许多。”
在地铁安检口出现乘客拒绝安检的情况也是常有的事,甚者还会破口大骂。张丽红告诉记者,自己刚当安检员的时候,很不适应,平均每天要被骂四五次。“心情很不好,不愿说话,憋在心里。值班站长看到后,下班后找我聊天,问我是不是为了白天被骂的事耿耿于怀?我当时就哭了,心里的委屈终于释放了。”张丽红说,从此自己知道要换位思考,早晚高峰,大家都着急上下班,赶时间,情绪上的失控可以理解。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安检员的理解,首先自己不要有负面情绪,然后积极疏导乘客有序接受安检。
再后来,张丽红把自己的感受分享给身边的同事。
生活上,公司给了他们这样的外来务工人员很多关照。张丽红说:“吃住都是公司包了,前勤值班时,公司送饭到岗;休息时,驻地免费就餐。”除了解决日常生活上的难题,公司工会还会定期组织活动,放松心情,释放压力,增加团队的凝聚力。
2012年1月,地铁一号线苹果园站区中队长;2015年9月,一号线安检项目经理……张丽红一步一个脚印,她跟随着北京地铁安检共同经历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会等重要保障期,为北京市民的安全出行奉献着。刚刚过去的党的十九大,张丽红全程参与了安检工作,在此期间未出现任何安全事故。张丽红说:“安全无小事,我把北京当成我的家,所以我更要对家的安全负责。”
□本报记者 白莹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