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那年, 我们十八岁
车间“匠人班”
■征稿启事
陈忠实的两个“理所当然”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1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车间“匠人班”

 

我在一家从事医疗废弃物收集、处置的公司车间,遇见了一个“匠人班”。起始,我以为他们是车间里的一群技艺精湛的工人,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有种精雕细琢的匠人精神,才被称为“匠人班”。结果,我走进车间,同他们一一聊起,才知他们的“匠人班”另有寓意。原来,他们是一群以前做过泥瓦匠、木匠、铁匠、裁缝、幼师(教书匠),甚至当过兵的人(兵匠)!

徐海波是投料工,他做过泥工,是位泥瓦匠。他说他每投完一桶料,就像自己以前在建筑工地砌墙时,每砌完一桶沙泥一样的感觉。他会根据机子的运行时间细细地投料,将料在规定的时间段投入运作箱内。不多不少,分量刚好,就像他抹在砖块上的沙泥一样,多了,溢出墙缝,浪费;少了,砖块结不牢靠。因为他的这种泥匠精神,被分到了投料岗位。

郭西员是分拣兼包装工,他做过木工,是位木匠。他说他分拣起那些病理性、物理性、化学性医废料来,就像自己以前在给人家做木工活儿一样,每块木料都不可以直接使用,每块料都有自己的用途,凭他的专业眼光进行分料处理。然后通过锯、刨、凿等一系列工作,才能加工成理想的木料。这些医疗废弃物经他专职的分拣、“锯”、“刨”,最后都能非常得体地包装入箱、合格入库,等待下一工序处置。

张小火年轻时跟人学打铁,曾自己开过铁匠铺,如今他成为车间里的修理工,修理工当然是要成天敲敲打打了。哪台机台坏了,他及时拆下来,一番敲敲打打,该磨合就得磨合,该铣刨就得铣刨,然后组装好,让机子及时运转起来。别看他身高只有1.59米,却粗胳膊粗腿的,他说是多年打铁炼成的,一个重百斤的磨盘,他不需要帮忙,就自己钻机台底拆下,又装顶上。他跟我聊着,突然唱起了他编的顺口溜:“我是一名修理工,两把榔头,三餐不定,四季为人服务,拼得五脏俱损……忙到晚上九点下班,十分辛苦!”

女工叶能枝做过幼师,她说不能把我称为教书匠,我没教小孩子们多少书,我无非是孩子们的护理工,哄他们吃饭、睡觉,帮他们穿衣服,陪他们一起玩耍,手脸脏了,替他们洗洗。我说,正因为你有这样的经历,车间才把你分到清洁组清洗那些储装医废料的周转桶吧?是的,叶能枝说,我做这些清洗,还真像是给孩子们洗手脸,我得擦洗干净,还要消毒,然后那些收运工会将它们重新派发各处医疗机构储装。如果送去的桶子没洗干净,人家医院里的人会骂的,我不能给我们公司丢脸。就像那些年我给孩子们洗手脸,都要洗干净,傍晚孩子们的家长来接他们的子女时,见了高兴。

车间里,还有柳五喜是木匠、李红初是木匠、刘运利是泥瓦匠,这八人组成的“匠人班”由兵哥徐兴华做统率,带领他们进行医废处置,开展车间各项工作。兵哥徐兴华当然就是“兵匠”了,他因为在部队受过特殊的军事训练,反应能力和处置能力比车间任何匠人都要强,在遇到生产紧急情况时,他的心理素质、行动速度、判断能力都让“匠人班”人人叹服与信任。在他的强有力的纪律要求下,“匠人班”个个服从安排。

我很奇怪,车间为什么来了这么多匠人。原来,他们是互相介绍的,有老乡,更有以前做匠人时的同事。他们以前做匠人时,都吃了很多苦,在外漂流打工,如今他们年纪大了,活儿不好做了,就都回乡了,在自家附近的这家医疗废弃物处置中心打工。

他们依然存一颗匠人般的心去做事,每一道工序,每一件产品都在精心打磨、专心雕琢。在他们眼里,他们还是匠人,每做一件事都要对得起东家、老板、客户、部队首长、家长。他们存一颗匠人心,虽然每天只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但很快乐!

□杨松华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