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终,捧起我拍摄于1977年的这幅老照片,看着照片里几位笑得灿烂无比的女劳模,我就想起昔日那些年终发生的幸福事。
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我在红山机械厂工作。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我奋斗上一年积攒下来的幸福,全指望在年终时尽情地分享呢!
记得有一年,由于我这位“牛记者”从年头到年尾,在广播站和简报里办的“来自一线的报道”,和以优异的成绩向五一、党的生日、国庆节献厚礼的专题报道中,及时地报道了科研生产一线的好人好事,特别是我抓拍的“车工大拿”、“铣工标兵”“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专啃硬骨头的青年突击队”、“粗粮细做的炊事员”等新闻图片,围绕工厂生产科研的重点项目、急难险任务、关键工序,在工厂大门口的宣传栏里相继展出后,竟然在全厂上下掀起一个又一个学先进赶先进的竞赛热潮,促使一年的任务提前完成。为此,在年终表彰大会上,我也荣幸地受到工厂的嘉奖。
当我从党委书记手里捧起盖有大红印的奖状,得意地正要“飘”下主席台时,被党委书记叫住了:“在平时,你总是把镜头对准先进人物,今天就让我给你照张相吧!贴在工厂的宣传栏里,也让全厂职工学学你这个工厂党政的喉舌吧!”
还有一年的年终表彰会的第二天,正好是个星期天,被评为厂劳模的岳父,把工厂奖励他的一张可以购买一辆飞鸽牌自行车的车票送给了我。当时,我高兴得不得了,可是想到捉襟见肘的钱包,却突然止步了。
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岳父笑着对我说:“知道你们小两口挣得少还买不起,我已经把钱给付了,你快到商店里把车推回来吧!”那天,我从商店推出心爱的“飞鸽”后,幸福无比地驼着爱人,在厂里的生活区“飞”了几圈。
让我最幸福的是,当我积攒上一年的细粮,在每年年底把一袋子白面送到火车站往老家托运时,我就心里暖暖的、眼窝里热热地念叨开了:“爹,娘,你们快蒸一锅纯白面馍,包一顿纯白面的饺子吃吧!”
我知道,爹和娘收到我托运回去的白面时,他们定会逢人便讲:“这是俺儿托运回来的白面,50斤重呢!”显摆得两眼亮晶晶的,比吃起来还幸福!
□牛润科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