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阳医院综合科主治医师薛磊、主任医师王晓娟介绍,许多慢性病患者可能同时存在多种疾病,比如在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同时,可能会有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等。所以患者经常疑惑,同样的病,我为什么没有用邻居那种药?医生开的药我到底能不能吃?诸如此类问题会造成慢性病患者就医及遵医嘱的依从性降低,或者反复在多家医院多次就诊。
及时告知医生 所服药物情况
慢性病患者在专科就诊后,医生会给出针对专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一般来讲,同一疾病治疗方案完全不一致的概率并不多见,即使治疗方案有差异,大多也是因为个体情况不同或者因为患者存在多种疾病,因此医生会在药物的品种及剂量上进行个体化调整。
说明书上所罗列的副作用并不能一概而论,不是所有人都会发生,而且发生的几率整体而言不高。在疾病带来的身体损伤和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之间,医生的作用就是利用专业知识,帮助患者权衡利弊。因此建议患者应遵照医嘱治疗,如服药后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将用药后情况反馈于就诊医生,以便及时调整治疗。
此外,如果患者存在多种疾病共存,需要使用多种药物的情况时,因为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或者新增加的药物可能会对原有的其他疾病会有影响,因此建议患者可在就诊前将目前所用药物情况列个单子,这有利于医生对药物的选择。
服药规律
切忌自作主张
药物治疗应该规范、规律。所谓规范、规律,就是医生给的药物都要按照品种、疗程、服药时间进行服用,不要随便调整剂量、服药时间,自行停药更是不可以。
某些药物的减量是需要逐渐进行的,突然停药会造成严重影响。比如降压、降糖药物,突然停用会造成血压、血糖的飙升,严重者造成心功能异常、脑血管病、糖尿病酮症等情况。比如控制心率药物突然停药或者自行加大剂量,会出现心率增快,出现心慌、黑朦等症状,严重者会造成严重心律失常,引起的心功能异常和脑供血异常。规范用药,才不会让疾病带来的危害进一步加重。
别迷信那些
“朋友吃得好的药”
慢病患者有他们的社交圈,这其中有共同看病的病友,还有邻居朋友,在交往过程中谈论彼此的病情、治疗也是经常的事情。很多人都会拿着“朋友吃得好的药”来找医生,要求也吃同样的药物。
但是这样真的好吗?不可否认朋友推荐的药物,肯定是他们觉得效果好的,才进行分享。但每个人病情不尽相同,比如高血压病,虽然诊断相同,但是基于每个人的心率、血压升高程度、年龄、肾功能、水肿等情况,每个人的用药情况就不尽相同了。所以,朋友交好,共享饭菜即可,吃药还需要视个人情况而定。
慢性疾病管理
应做好规律的随访
因为慢性疾病会伴随患者很长时间,所以有规律且有效随访很重要。一般慢性疾病,不用每月都到三级医院进行随诊,目前社区药品齐全、报销比例高,部分社区已经为慢病患者建立了健康档案。所以慢病患者可在社区进行每月的随访,当病情有变化时,再前往三级医院进行治疗的调整。
三级医院对治疗调整后,建立慢病健康档案的患者需到社区医院报到,将病情及用药情况告之社区医生,这样方便社区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随访,有益于慢病控制。
北京朝阳医院和医联体内的多家社区医院已建立慢病分级诊疗平台,将医院住院、门诊、急诊和医联体内社区医院的医疗资料数据接入整合,形成为患者服务的医疗数据统一视图。也就是说,无论是朝阳医院的医生还是社区医生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方便快捷地浏览患者在医院及社区的就诊记录、化验检查报告、病历文书等信息,帮助患者更好地做好慢病管理。
□本报记者 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