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了带电作业,就是选择了高危中的高危。1998年,王月鹏以优异的成绩从电力技校毕业时,他选择了最富挑战的带电作业。
“一万伏的电压”可直接打穿人的身体,导致人内脏出血,同时电光的温度可达1000度,能导致人瞬间死亡,是一项绝对的高危工种,而王月鹏从事这项工作,至今已整整18年。
“刚开始从事带电作业,是为了挑战一下自己,但是说不害怕是假的,所以在平时带电作业前我都会严格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他说。
冬天,为了保持臂力和手劲,他在绝缘服内只穿单薄的衣服,即使戴了三层厚重的防护手套,依然能将直径8毫米的螺丝拧得精准。夏天,他穿着厚厚的绝缘服,绝缘手套里的温度更是高达50℃,但他依然一丝不苟高标准完成维修。
2005年,他在北京市电力公司专业技术比赛中获得第一名。2009年,他成为最年轻的带电作业高级技师,并被国家电网公司聘为生产技能专家。
2009年,为解决线路带电作业时高压引流线摆动过大,易造成作业危险系数高、人员劳动强度大、作业时间长的问题,王月鹏带领班组人员通过一次次尝试、改进,最终研制成功了“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绝缘引流线支架”,降低了作业风险,缩短了作业时间。该项成果2009年获得国家专利。短短6年,王月鹏就带领班组收获了4项国家级专利成果,这些创新成果填补了行业内多项空白,并在北京市电力公司范围内得以推广使用。
“用电关乎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我们辛苦了些,但是能让更多人舒适地生活,我觉得是很有价值的。”王月鹏感慨地告诉记者。
18年间,王月鹏带领班组共安全开展带电作业15634次,累计多供电7565万度。未来,他希望进一步提升自己在带电作业方面的技能,更好地服务首都人民。
个人简介:
王月鹏,国网北京昌平供电公司带电作业高级技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本报记者 余翠平/文 于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