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让爱“心伙相传”
从无名小子到“万能电工”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7年12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无名小子到“万能电工”
——记中建三局北京公司电工杨密
 

“今天是我来到北京的第一个夜晚,带着妈给我做的一罐干鱼和一个蛇皮袋,只身一人来到了北京融科项目工地上。爸妈,我很想你们,今天项目电工老刘看到我说:‘你这个奶娃娃,能行吗?肯定干不了几天就回家啰。’我只是咧嘴一乐,心里却告诉自己,年纪小咋了?谁说年纪小就干不出一番成绩!爸妈,你们俩省吃俭用供我上学,我发誓,不给你们争个光,我坚决不回家!”

这是中建三局北京公司90后电工杨密来北京后的第一篇日记,这位来自湖北山区偏远农村的普通电工,用5年时间,完成了从无名小子到“万能电工”的蜕变。他直言,身上最值钱的东西就是伴随了5年的日记本,因为里面记录了在中建三局修过的每一次设备、发生的每一次抢修、参与的每一次抢险。

记者看到了杨密在2012年7月23日写的一篇日记:“爸妈,今天是我22岁的生日。您二老问我有没有休息一天。我骗你们说我好着咧,其实这两天我高烧不退,不过虽然病着,内心却无比骄傲和自豪,因为项目领导表扬了我是‘万能电工’小杨,还给我发了奖状和奖金,这应该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生日礼物了。”

原来,北京“7·21”特大暴雨发生后,项目部立即启动防汛抢险,由于雨势迅猛,基坑水位已超过一个人身高,当塔吊将新增加的潜水泵吊运至积水深处时,却无人敢去深水中脱钩,眼看基坑极有可能发生塌方的危险。杨密没有多想,抄起水带噗通一声便扎进了冰凉的泥水中,奋力游向基坑深处,接上水带,松开吊钩,接通电源,一台台潜水泵就这样运转起来了。忙了整整2个小时,最后杨密终于因为体力不支,晕倒在瓢泼的大雨中,当他醒来时发自按自己已躺在宿舍里。事后,项目领导、管理人员、工友都说这个小伙子特别能吃苦,不一般,从此“万能电工”的称号便流传开了。

在另一篇2013年12月11日的日记里,杨密写下:“2013年,跟随北京公司远征的步伐,我来到鄂尔多斯第一高楼国泰广场项目。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里的寒风比家乡的更刺骨。昨晚凌晨1点,一场30年不遇的大寒潮突然来袭,工地以及周围几个村庄的电路出现故障全面中断,在这-30℃的夜里,如果不能及时抢修通电,没有电暖器供暖,在极寒天气中恐怕会出人命。”

杨密回忆,考虑到情况危急,作为电工,他立即叫醒同事老朱,抓起工具箱一起赶往总配电室进行抢修,可是寒冷的大雪比他们预想的还大,能见度不足20米,1公里的路程他们相互搀扶着走了近1个小时。想到受影响的还有附近的200户村民,他们必须强忍刺痛,尽快找出故障点,同时又要高度谨慎,因为配电箱可能会因为突发的电流高压而爆炸。递扳手、卸螺母、压接导线……43分钟后,终于合上闸恢复送电,杨密悬着的心才落地。

2015年,由于工作表现突出,杨密被任命为青年突击队电工班组长,并来到北京CBD核心区支援重点工程建设。杨密带领一帮兄弟没日没夜扑在施工一线,吃在现场、住在现场,拉电缆、埋水管、安照明,走遍了工地每一个角落。晚上,为了攻克电焊机空载运行造成耗电的难题,杨密主动研究起空转运行自动断电装置,甚至晚上睡觉突发灵感时,便立即起床记录下来,生怕稍纵即逝的金点子从脑海里消失。经过数十次通宵、上百次试验,杨密发明的电焊机断电装置正式投入使用,为项目节约成本100余万元。

“5年的职业生涯,连续被评为先进个人。在这里,我从一个乡下穷孩子成为了别人眼中的有用之才。在这里,我找到了自己发展的舞台。”杨密说。

□本报记者 马超/文 通讯员 柯玉乾/摄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