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文化宫是 她创作的加油站
关注职工生活 讴歌时代精神
从劳动人民文化宫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12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注职工生活 讴歌时代精神

孙春明
《中国烹饪》杂志主编
 

“这么多年,我与北京市职工文学创作研修班、与工会有着深厚的感情!”孙春明告诉记者。

今年64岁的孙春明毕业于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文专业。1969年参加工作,曾任《中国商报》总编辑助理,《中国商界》杂志主编,《中国商人》杂志主编,《中国烹饪》杂志社社长,现任《中国烹饪》杂志主编。

上世纪90年代时,孙春明在公交总公司宣传部任职,当时他接到一个通知,参加了第一期北京市职工文学创作研修班。“有很多名家来讲写作,收获了很多文学创作方面的理论和知识,当然对我来说,印象最深刻的是,工会给爱好文学的人提供了一个平台,一个组织,让人温暖。”

第一期写作班持续了1年的时间。随后,这期作家班还会经常组织采风活动,比如去延安,去红旗渠……回来之后,都会出版一期合集,“在合集里,有对自然之美的讴歌,有对职工生活的关注,有对时代变迁的刻画,内容丰富多彩。”在平时工作之余,孙春明一直坚持创作,他写诗,写散文,写剧本,还写小说,《国药冯》是他一篇比较著名的报告文学。

“冯根生从14岁开始在药铺当学徒,解放后又当车间主任、厂长等,改革开放后,又成为中国第一批优秀企业家,在给他写传记的过程中,我走访了他从小生活过的地方,努力去捕捉他生命中那些坚韧、顽强的性格特质,并将他个人的发展轨迹融入到时代变迁中去。在写他的时候,又努力通过他的视角,去展现经济发展、时代巨变。”孙春明曾下乡当过知青,回城后,他们知青还经常会聚在一起组织各种类型的活动,看到很多知青常写回忆当年知青生活的文章,孙春明萌发了写知青回城后的工作、生活以及方方面面的变化与成长。于是,他写了两部作品,分别是《北大荒·后知青时代》和《后知青时代·北大荒》,在知青圈里引起不小的轰动。

“知青回城后,个人发展几乎分属三教九流,有的成为国家机关公务员,有的是企业的员工,有的自己创业,有的成为演艺界明星大腕,当然,还有一部分下岗了,或者因病致贫,在写后知青时代的时候,我采访了近百名知青,讲述他们组织的展览、演出、笔会等各种各样活动,他们的境况各不相同,但是,当年艰苦的知青生涯所带给他们的坚强、友爱和互帮互助却是共通的,我努力去传达这样一种后知青时代中人性的美好和光辉。”孙春明分享了他的创作体会。

作家简介:

孙春明,现任《中国烹饪》杂志主编,1996年加入北京作家协会。著有长篇报告文学《国药冯》,散文《我的的卢》,小说《边马三章》,诗歌《布达拉宫》,电影剧本《宁雪》等。

□本报记者 余翠平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