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大兴
3上一版  下一版4
 
小馒头里的大文章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7年11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馒头里的大文章
——记青云店镇孝义营村“孝心馒头”品牌故事
▲为村里老人过寿
▶孝心馒头亮相美食大赛
赵帅与村民一起制作孝心馒头
职工参加乡村美食节大赛
中学生来孝心馒头体验基地合影
 

对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生人的来说,记忆里总有一种味道,是母亲用面肥发面、亲手揉制的戗面馒头的味道。如今,这种味道已经很少出现在大众餐桌上。为了重拾这份记忆,2012年起,大兴区青云店镇孝义营村一个名叫赵帅的小伙子,在村两委的支持下,带领村民共同开创了“孝心馒头”品牌,并将老面肥使碱、手工发面的味道普及到了市民的餐桌上。

走访调研 创立孝心馒头品牌

谈起孝心馒头的由来,赵帅打开了话匣子。“当时镇党委和镇政府提出‘一村一品’民俗旅游的发展思路,为了响应这一号召,村两委结合实际,积极为村子发展想办法、谋思路。”赵帅说。那时候,赵帅作为孝义营村的一名大学生村官,最爱做的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村庄建设情况和村民生活现状。

有一次,在和老一辈村民的聊天中,赵帅了解到孝义营村的一个历史典故:清乾隆年间,皇子永珹到孝义营村打猎,看到一个为了照顾身体不好的婆婆,自己吃粗粮而把白面馒头全部留给婆婆的孝道儿媳,永珹深受感动,当下赏赐村妇白银数两,并称这个馒头为“孝心”馒头。这个故事给了赵帅启示,他结合青云店镇相关政策和历史典故,向村书记提出了发展具有文化特色的“孝心馒头”产业、带动村民致富的点子,并得到镇党委的支持和肯定。

虽然有了镇党委和村两委的支持,但村民们并不买账。“谁家不会蒸个馒头啊?能有人买吗?再说,这么个小馒头卖多少钱合适?太贵了没人买,价格低了又会赔本,怎么可能发展壮大呢?”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赵帅广泛搜集不法商贩对馒头添加有害物质的负面报道和有机产品的成功案例,并跟着村书记挨家挨户走访,为村民讲解当下主食生产加工的市场行情。经过1个月的努力,终于争取到7户村民过来蒸馒头。“为了吸引村民,当时每个馒头我们会给村民一块钱加工费,加工出的馒头统一回收,再由村大队进行销售。由于销售效果好,后来很多村民都加入了蒸馒头的行列。”赵帅说。

专业培训

提升村民技能水平

由于没有统一的规范,村民们蒸出的馒头大小不一,质量也参差不齐,影响了馒头的继续销售。为了进一步规范馒头蒸制标准,提升村民操作技能,赵帅专门邀请到大兴职校的面点专家给村民授课。青云店镇距离大兴职校很远,每一次,赵帅都坚持接送老师。在为村民培训的一个月时间里,他几乎天天凌晨到家。辛苦付出终会换来回报。培训结束后,共有56个村民取得了面点中级证书,大家蒸制的馒头也越来越好看,越来越好吃。

2013年7月,北京孝心美汇食品有限公司成立,并在各级领导支持下,组建了手工馒头专业制作队伍,建成了占地近1000平方米的孝心馒头生产车间。生产车间建成后,村民们统一来到车间上班,这对村民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进一步提升村民的面点加工技能,每季度赵帅都会邀请专业老师来车间开展技能培训,让大家了解面点制作新工艺、食品安全等专业知识,更加专注于馒头制作。

此外,赵帅还带领村民不断开展业务创新。通过花馍比赛、面塑培训、西式糕点培训、寿桃比拼、建言献策等方式,让村民学习更多新式面点制作工艺。一次,一位大姐在电视上看到了制作西式面点的节目,第二天便找到赵帅,共同讨论能否把制作方式融入到孝心馒头制作中。随后,赵帅便请来专业老师教授大家制作西式糕点,为村民打开了面点制作的新思路。

推陈出新

展现品牌文化价值

“孝心馒头”品牌的创立,进一步推进了孝义营村民俗旅游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村民增收,解决了村民、尤其是“4050”人员的就业问题。如今的“孝心馒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馒头的制作,而是开发出了多个品种的主食系列,同时开创了“孝心馒头”学生教育体验基地、“孝心馒头”DIY体验厅等新的发展模式,并积极推进孝义营村“劳模之家”田园共享项目的运作。

2013年底,经过反复实验、外出调研,赵帅和村民们推出了“孝心馒头”新产品——“寿比南山”寿桃。该产品共分九层,均由村民手工制作,不仅外观精美,还蕴含了长长久久的寓意。“目前,除了孝心馒头外,寿桃已经成为我们又一个主攻项目,结合不同用途,开发出不同主题的寿桃系列,如生日系列、婚礼系列等,挖掘‘孝心’品牌的不同文化价值。”赵帅说。如今,车间已经生产出戗面馒头、碱面馒头、全麦馒头、花馍、寿桃等10余个品种的“孝心”主食系列,并配备了配送车,配送到全市100余个销售点,方便市民购买。

随着民俗旅游业的深入推进,2016年初,孝义营村正式推出“孝心馒头”DIY体验厅,吸引游客前来进行花式馒头制作。重阳节期间,“孝心馒头”DIY体验厅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是来自青云店中学的学生们和辖区的老人们。不仅参观了馒头生产车间,还体验了花式馒头制作。大家自己动手揉面,并将手中的面团捏成喜欢的形状,一会儿功夫一个个形象的小刺猬、小花朵、小鱼便成型了。看到自己的作品出炉,老人和孩子们一个个笑得合不拢嘴。

作为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孝心馒头”,赵帅非常重视对村里老人和困难群体的关注。每年春节、重阳节,都会为村中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寿桃礼包,并吸纳生活困难的村民来生产车间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每年,“孝心馒头”盈利的70%还会作为分红分给全村村民。去年全村共有287个农户,平均每个人分到了5200元。看到“孝心馒头”给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赵帅心里颇有成就感。

“让人人都会蒸的馒头有品牌、有文化、有故事,进一步改善村民生活,这就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小馒头也能做出大文章。”赵帅最后说。

□本报记者 金海鸥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