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用孝心 点亮爱的天空
■征稿启事
“非主流”的爱
路遥,路遥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7年11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路遥,路遥

 

十月的陕北,红高粱、谷子都已颗粒归仓,漫山遍野满目葱绿,黄土高原上的山岚已不再是路遥笔下裸露的浑黄。在通往清涧县城半路上的王家堡村,忽然峰回路转,镶嵌在国道边山体上“路遥故居”几个大字映入眼帘。这里是路遥的出生地,他八岁以前在这里度过了贫苦的童年。

进入延大校门,经过校大礼堂和图书馆,刚拐过弯,对面一个不大的房子旁一个赭红色的木板上写着“路遥文学馆”。一进门,门口是一个路遥的半身雕像:路遥先生略长的中分发型,丰满的脸庞,厚润的双唇,一副突出的粗框眼镜下,睿智而深刻的眼神凝望远方,右手抱着左臂,指间夹着香烟。基座正面中央,刻着作家手书的笔名的字迹——宽厚敦实、雄浑大气,一如其品格。背后的墙上是艾青的《我爱这片土地》中的一句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是的,他热爱这片黄土地,他的笔从没有离开过黄土高原,《人生》写于陕北,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产生于故土。每逢有大的构思,他都会回到陕北,匍匐于这片黄土。这里的窑洞土味浓厚,赐他灵感,让他骚动不安的心灵得以抚静。他在半山找间房子,封闭自己进行写作,许多天不见人,只靠干馍和方便面充饥。写到兴奋处他吼着信天游跳起来,悲伤时他又伏案泣不成声。一颗丰富的心灵眼前幻出一个风雨无常的大千世界;一个阳刚汉子的精血神,凝聚于沙沙作响的疾书的笔尖。最后,作品成了,人物鲜活了,而他,却永远地活在了他心血熬成的作品的字里行间。

路遥的小说中充满了人性的光辉,处处可见的温暖,浸润着读者的心灵,只要你是求学上进的学子,只要你是曾经艰苦追求过真理和正义的人,只要你现在还在追求,或者将要开始发奋图强,都会被路遥的小说感动,并能获得启迪。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路遥才会吸引那么多的人来看他: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如一抔黄土围拢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

路遥曾说:“今生今世我是离不开陕北了,每当我看到这里的一个草芽,一树桃花、杏花,我都会激动得泪流满面。”所以当他身患重病时,仍然返回延安。1992年11月17日他溘然长逝,朋友们按照他的遗愿,将他埋在了延安大学后面的文汇山。

路遥的墓就在文汇山上,坐东朝西,墓冢是用他家乡的青石砌成的圆拱形,后面是一面高5米、长14米的巨墙,上面刻写他的一句话:“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他生前爱吸烟,爱喝咖啡,墓前的石头上摆着读者给他敬献的香烟、咖啡,还有青翠的松柏枝。墓地四周有枣树、松树,还有路遥生前喜欢的两棵白皮松。

围着墓冢绕了三圈,我将路上采摘的野菊花和松柏枝轻轻地放在他的墓前。此刻我和他这么近,近得似乎可以听见他在地下的长叹。

路遥的爱女路茗茗说:“我知道父亲是如此深爱这片土地,深爱一切生命;父亲用他深沉而朴素的爱感染了许多人,可能也正是如此,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有这么多朋友记得他。我从小跟父亲在一起的机会并不多,没有多少向父亲撒娇的机会,但我却深深地知道,我是幸福的!我得到了一生中独特而深沉的爱,这份爱凝结了他对生命的爱与责任。”

墓地旁的角落,几个学生看着书,清纯稚气的脸庞,执着勤奋的模样,像极了当年的路遥。就如萨迦格言所说的,火把虽然下垂,火舌却一直向上燃烧。哪怕再平凡的人也应为其所生活的世界奋斗!

□董全云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