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视窗
3上一版
 
海坨之子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7年11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坨之子

每次志愿者服务队进山捡拾垃圾,来回都要走七个小时。
志愿者们在清洁观景台的环境卫生。
徐振兴自掏腰包为冬奥建设者购置了乒乓球台。
捡拾山沟里的垃圾需要队员们同心协力。
队员们在进行拉网式的拾拣垃圾。
徐振兴巡视着海坨山这片山林。
 

深秋时节,位于河北省张家口与北京交界处的海坨山,山花烂漫,层林尽染。半山坡的彩叶丛中,移动着一队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他们一手拿着夹棍儿,一手拎着垃圾袋,顺着游人踩出的羊肠小路,像寻宝似的拾拣游人丢弃的食品包装袋、饮料瓶等垃圾。发现坡沟里有垃圾,年轻人会在年长者的看护下,手拉着手,探着身子把垃圾夹上来。

捡垃圾只是他们义务服务的其中一项,他们还要义务擦拭观景台上的垃圾桶,修复陡崖峭坡边架设的安全护栏,清除山路上的针枝刺棘,山体落石等工作。

这支志愿服务队的领头人叫徐振兴,是延庆区张山营镇西大庄科村里土生土长的青年人。他有自己的广告公司,平时还经常客串婚礼主持人。与他交谈,问及他为何组建志愿服务队?他说:“2015年7月31日,北京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奥会举办权,高山滑雪等四个项目将在小海坨山举办。这么大的盛会将在自己的家乡举行,就觉得自己应该干点有意义的事儿。”

他指着身后的大山对记者说,“随着海坨山因冬奥会的出名,特意来爬山赏景的旅游者越来越多,山腰间、树林里的垃圾也多了。于是我就产生了先从义务捡垃圾开始的念头。”

刚开始就带几个平时关系不错的朋友上山拣垃圾。后来他们通过微信传播要爱护海坨山,自愿加入志愿服务的人越来越多。现在,这支志愿服务队里有教师、护士、工程师、专职司机等300多人。大家的心愿是,争取在2022年能当上冬奥会的志愿者。

如今,这支志愿者队伍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海坨之子”。服务队新增添了滑雪队、英语队、文化队。徐振兴告诉记者,今后我们还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志愿服务,搜集有关海坨山的传说,整理海坨山的地理知识,开展滑雪培训;英语队要走进景区和民俗户,开设英语培训班,文化队将有关海坨山的宣传编辑成册推广宣传。

□本报记者 陈艺 摄影报道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