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足迹
3上一版  下一版4
 
张卓: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7年11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卓:
还原《诗经》古曲是我最大的骄傲
张卓给孩子们进行指导
张卓在演出
张卓剧照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由孔子亲自编订而成。鲜为人知的是,《诗经》原本是用来歌唱的,只是年代久远,《诗经》里的曲谱已经失传了。为了还原两千多年前中国先民歌唱《诗经》的原初状态,青年歌唱家张卓与伙伴从古籍中淘出了一批《诗经》的古曲谱,并用现代五线谱翻译出来,还原了《诗经》古曲的唱腔状态……

挚 爱

“真正用心灵歌唱的艺术家”

“我对音乐,就是一种单纯的热爱,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用自己的声音去深情演绎,真是非常幸福的事!”1998年,感情细腻却不乏豪爽的湘妹子张卓考入西南大学音乐学院,师从张淑芳教授。4年的大学生活不仅丰富多彩,也让张卓收获了很多奖项,如中国西部民歌大赛专业组银奖、重庆电视台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专业组金奖、重庆市大学生校园之春歌手大奖赛专业组金奖等。

2002年,张卓考入了中国歌剧舞剧院,成为一名专业的歌剧演员。张卓是女中音,在歌剧院被分配到合唱团里唱二声部,一般人在这个岗位上,不是安于现状就是想办法逃离。张卓两者都不是,她专注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就这样,每年剧院的考核她都拿第一。而后来,她能拿到很多的角色,也与她多年在合唱团二声部的训练有关,“二声部唱的都是没有旋律的,没有旋律就特别考验耳力。我什么都不想,就是静静把音乐做好。”

凭借扎实的演唱和演绎功底,张卓先后饰演中国原创歌剧《青春之歌》的白丽萍,歌剧《赵氏孤儿》的麦菽,外国歌剧《卡门》的梅赛德斯、《贾尼·斯基基》的切斯卡、《费加罗的婚礼》的凯诺比诺、《拉美莫尔的露契亚》的阿丽莎……这一个个人物角色不论大小,在张卓的倾情演绎中都变得活灵活现。

张卓不仅用灵魂塑造着生动的形象,还主演、参演了《罗密欧与朱丽叶》《阿依达》《茉莉花》等多部歌剧作品,并在《图兰朵》《马勒第八交响曲》《长江》《蜀道难》等国内外多台音乐会中担纲独唱、领唱。

在国内已获得好评的张卓,在德国的“新声音”国际声乐比赛中获艺术歌曲最佳演唱奖,并作为唯一华人应邀参加了2009年芬兰YLE电视台夏季艺术节。德国专家Gustav Kuhn评价说,“她美妙的声音与情感融为一体,我被她的表演感染了”,她更是被西班牙著名歌唱家特雷萨·贝尔冈扎评价为“真正用心灵歌唱的艺术家”。

结 缘

一次偶然机遇重新发现《诗经》音韵

2013年初,张卓和中国歌剧舞剧院的成员赶赴欧洲六国巡演,演唱了陕北民歌《五哥放羊》,在这次巡演中,她意外认识了同样来自中国、60多岁的古琴师傅杨青。

“那段时间生活出了一些小插曲,情绪有些低沉,在很偶然的时间,我听到了古琴的声音,是那样深沉、悠远,直达内心,好像是内心的喃喃细语,情绪里的褶皱都被轻轻舒展开,那种天籁之音,简直让人迷醉!”张卓诉说听到杨青古琴演奏的惊喜。

而古琴师傅杨青对张卓也是相见恨晚,青睐有加,“他说第一次听到我唱歌剧时,被我悠扬、柔美、又充满诗意的声音打动,觉得我声音和眼神里的宁静悠远和古琴的气质很吻合,于是强烈希望我跟着他学古琴。我当时也对古琴充满美好的憧憬,就爽快答应了。”张卓笑着回忆,眉梢都是开心的神色。

回国后,在繁忙的演出之余,张卓买了一架古琴,开始了跟杨青师傅学琴的岁月。

“古琴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乐器。被列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古人誉为‘圣人治世之音,君子养修之物。’嵇康在《琴赋》中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所谓‘士无故不撤琴瑟’(《礼记·曲礼下》),唐薛易简著《琴诀》中,把古琴的作用概称:‘可以观风教、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等。使人闻之,无不对古琴产生敬慕的感情。”谈到古琴,张卓娓娓道来。

张卓神情坦然地说,古琴是传统文人雅士精神生活的弦歌,琴彷佛一面镜子,将人内心世界映照出来,藉着琴音的传达、文人抚琴的姿态与神韵,能了解弹琴者的性情、喜好。而琴声淳厚淡泊,能使人平和安静,感受到心灵深处的喜悦与满足感。

学了一段时间古琴后,杨青师傅又问张卓是否愿意唱琴歌?并告诉张卓,他正在整理《诗经》的简字谱,希望她以后能把《诗经》里的曲子唱出来。

“当我听到《诗经》的时候,内心是无比震撼的,要知道,它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诞生在距今2500多年前呀!突然觉得,唱起《诗经》,会有深邃的时空穿梭感,还会有古今交融碰撞的曼妙美感!”

溯 源

从《四库全书》中淘出12首《诗经》古曲乐谱

此后,在繁忙的演出之余,张卓和杨青师傅,以及一些同样爱好古乐的人,一起从《四库全书》里将《诗经》简字谱翻译成简谱,再进一步打成五线谱。这有着浩大的工作量,在那段时间里,张卓常常一个字一个字进行调音、定调。

“很多个夜深人静的晚上,一点点根据古音调试着每个字的音调、旋律,虽然非常繁琐,但是内心感觉到神圣且充满宁静的力量,因为让几千年前‘沉寂’的诗词,重新插上音乐的翅膀,被新世纪的现代人听到,这种感觉本身就让人无比振奋!”

经过一年多不懈的努力,最终,《诗经》里《关雎》《蒹葭》《桃夭》《月出》《东门之杨》《击鼓》《绿衣》《女曰鸡鸣》等12首风的乐谱问世。

“这是一个让人无比激动的时刻!当我用歌声把《诗经》里的这12首作品唱出来的时候,我说不出的欢喜。”正好此时,张卓有一个去清华大学的演出机会,她于是把发掘《诗经》乐谱的事情跟校方说了,对方非常感兴趣,邀请张卓到清华来举办“琴颂诗经”的首演!为了让演出能够圆满成功,张卓进行了为时半年的准备。

“在这半年的时间内,我专门找老师深入学习了这12首《诗经》作品的背景、寓意、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多种解读;请了导演,最终决定将演出编排成诗舞乐三位一体的呈现方式;决定穿汉服演唱,在演唱的中间,穿插诗意的文学讲述;选用古琴、瑟等乐器进行配乐……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仿佛置身于几千年前……”

传 递

两千多年前的古曲感动了所有人

“做‘琴颂《诗经》’的演唱会,这在国内是首次,那种压力是很大的……我尽自己最大努力去捕捉、定格《诗经》的美:《关雎》里诗意的语言表现了爱情的美好,《女曰鸡鸣》生动再现了夫妻间的趣事;《月出》则让人感受到月夜的美好,《绿衣》又是怀念逝去的妻子,《击鼓》则讲了战争场面的壮阔……在演唱时,我努力把诗词里蕴含的那种美好传达出来。”张卓说。

令张卓和她的团队没有想到的是,“琴颂《诗经》”演唱会的门票很快销售殆尽,首演现场,观众爆满,“跟随着杨青师傅悠扬的古琴声,身着汉服的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有河有水草的地方,仿佛看到一个小伙子辗转难眠,思念着邂逅相遇的姑娘,仿佛看到了硝烟滚滚的战场……我把所有情感投注于声音,悠远的歌声久久回响在首演现场,而观众热烈的掌声也响了一次又一次……”回忆起“琴颂《诗经》”在清华的第一场演出,张卓眼睛里放着光。

首演圆满结束后,大批的观众涌现在了张卓面前,有求签名的,有求合影留念的,还有对她表达感激和赞美的,这里面,最让张卓感动的,是一位70多岁的美国哲学家。

“他上来时,异常激动,眼角还挂着泪,深沉地说,I can't understand the specific words you sing, but I was moved to tears.(我听不懂你唱的具体语词,但是我被感动得流泪了),那一刻,我深深地震撼了,我突然间明白,音乐和美,是不分年龄、种族、国界的。”

这次首演后,她结识了一些同样做音乐的外国朋友,对方邀请她到国外演出,2015年,张卓在荷兰做了一场“琴颂《诗经》”的小型演唱会,大受好评,非常成功。

到2016年底,在张卓、杨青等的努力下,《诗经》里遍及风雅颂的16首诗的古曲乐谱已经问世,预计到今年年底,他们将对这16首《诗经》古曲进行专辑发行。

而到目前为止,张卓和她的团队,在清华大学已做了四轮“琴颂《诗经》”演唱会,场场观众爆满,好评度非常高,她还收到了越来越多的邀请,在全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做了30多场“琴颂《诗经》”演唱会。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艺术歌曲,我们演唱的目的,是想让更多人体悟中国古曲的曼妙魅力,并更多地去了解我们深邃的民族文化。”

【对话张卓】

记者:您最喜欢唱的西方歌剧是哪一部?为什么?

张卓:我最喜欢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这是莫扎特众多歌剧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一部,也是中国乐迷最为熟悉的一部,创作于1786年的这部歌剧,是欣赏莫扎特歌剧的入门之作。

有如天籁的歌声和错综复杂的男女人物关系,宛如角力般、层出不穷的小计谋和角色错乱的对白,至今仍是许多观众念念不忘的经典。让人眼花缭乱的进行速度,带出男女之间你来我往的情境、种种约定承诺造成的混乱情形、还有谁对谁唱情歌、谁看谁却不是谁的有趣故事。

我一直很喜欢莫扎特的音乐,他的音乐有一种平和、典雅,但是又充满不确定性的美,可能跟我的性情,以及我所欣赏的淡然的人生态度有关系。

记者:国家大剧院全新推出的原创歌剧《赵氏孤儿》一经上演,便获得了业界的交口称赞和观众的高度认可,您在其中演唱的《摇篮曲》非常受欢迎,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张卓:2011年,由国家大剧院创作排演的原创歌剧《赵氏孤儿》进行了首演。《赵氏孤儿》是中国传统的经典戏剧题材,曾经被各种艺术形式广泛演绎,然而改编成歌剧却还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恢弘的场面、深沉的情感和博大的情怀,再次放大了经典题材的艺术感染力。虽然这是一部极为厚重的大悲剧,然而贯穿全剧始终、反复出现的主题音乐线索,却是一首低回婉转的《摇篮曲》,呈现出肃杀气氛中的人性温暖。

因为没有做过妈妈,刚开始演绎时一直没找到感觉,于是我努力体悟一个母亲在得知自己心爱的孩子将要赴死时的悲痛和绝望:那么可爱的小生命,以后再也看不见了,不见他的笑,他的哭,他的依恋,他的玩闹,慢慢就泣不成声,进入了状态……我在排演时很多次都悲伤得唱不下去,那种失去孩子的剧痛让我沉浸在巨大的悲伤中,我就把这种痛彻心扉的感觉融入了演唱中,最终,很多观众从中得到了深深的共鸣和感动……

记者:今年8月初,在国家大剧院新排演的歌剧《金沙江畔》里,您又演唱了一首《摇篮曲》,这两首《摇篮曲》的不同在哪里?您是如何深情演绎的?

张卓:《金沙江畔》是一部讲长征故事的原创歌剧,我在剧中饰演卫生队队长金秀,金秀抱着孩子参了军,一个晚上,她给伤员包扎完,在哄自己的宝宝入睡时唱起了这首《摇篮曲》:睡吧,睡吧,我的宝贝,睡梦里没有战火纷飞……睡吧,我的宝贝,睡吧,睡梦中才能乳汁甜美……

两首《摇篮曲》演唱的背景是极不相同的,麦菽演唱时,知道她的宝宝将被送出去受死,母子从此阴阳两隔,自是泣血锥心般的痛;而金秀在演唱时是抱着对孩子未来的美好想象的,所以更恬静,充满希望,我在演唱时,虽也有对孩子未来的担忧,但心境是安然闲适的,在具体演绎时,先是坐着哄孩子,然后慢慢站起来,眼望着远方,轻柔唱起来……

记者手记

让深邃的传统文化抚慰当代人心灵

2016年7月16日,记者如约来到国家大剧院,采访在这里排练的青年歌唱家张卓。

2017年9月27日,一个异常冷的上午,为了丰富素材,记者到张卓的家里,再一次采访了她。

她用歌剧的形式把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搬上了舞台,并走向国际。她有宽广优美的嗓音,她有淡然却富有感染力的气质,随时进入情景,引人或感动或欢喜或悲伤。

说到《诗经》,我沉寂的双眸渐被点亮,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从“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再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那些优美的诗句简直惊艳了青春。这些诗在当时都是有曲调的歌曲,可惜年代久远,曲调遗失,只剩下文字,每次诵读时,我就在想,2500年前的人是用怎样的唱腔让这些诗句丰富灵动起来呢?

而张卓老师,竟然硬是从四库全书的《钦诗谱》翻到了诗经的简字谱,然后一个字一个音把旋律翻译出来,高度还原了2500年的诗经唱腔。

“张老师,这是真的吗,真的是几乎还原的西周时的唱调吗?”张卓点了点头。

“那您给我唱一段,好吗?”多年的夙愿即将得偿,与《诗经》时代更近距离的靠近就要实现,我突然很兴奋,话语里充满了热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低沉、悠扬又曼妙的歌声,仿佛远古的声音,从张卓老师嘴里发散出来,有几分钟我几乎都是屏气凝神,静静让音乐的美穿越我的心灵,仿佛眼前美丽的张卓老师也成了那一个身着古衣,在溪边,田野,山林唱歌的妙龄女子,古今时光就在这样一个瞬间、奇妙相遇了……

第一次采访结束后,迫不及待让张卓老师把音频发我,回去的路上,都迷醉在了诗经古曲的美妙中,仿佛整个世界都在思古的旋律中安宁了,此后一年多的时间,每当烦事缠心时,就放上《诗经》古曲,泡上一杯茶,在琴韵、茶香中,心境廓然恬静、悠远起来。

“让《诗经》古曲走进现代人的生活,安抚时人躁动的心,得一时片刻的宁静,是我之幸,亦是《诗经》古曲之莫大幸运。”张卓感慨地说。

采访在张卓老师悠扬清雅的古琴曲中结束,而《诗经》古曲之美之韵或将长久伴随,成为当代人浮躁生活的安抚曲……

□本报记者 余翠平/文 孙妍/摄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