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的高发季节。在生产过程中,一些企业的作业场所门窗紧闭、车间通风措施未落实,致使有毒有害物质不能及时排出,给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工作埋下了隐患。
一氧化碳具有无色、无味的特点,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导致窒息。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指作业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入大量一氧化碳后,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属法定职业病的一种。
接触岗位
炼钢、炼焦等冶金生产,煤气生产,氨、光气、甲醇等化学合成,使用煤炉、土炕、火墙、炭火盆,使用其他燃煤、燃气、燃油动力装备等进行作业者。
常见症状
轻度中毒:剧烈头痛、头昏、四肢无力、恶心、呕吐,有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高于10%。
中度中毒:意识障碍表现为浅度至中度昏迷,经抢救后恢复且无明显并发症,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高于30%。
重度中毒:脑水肿、休克或严重的心肌损害、呼吸衰竭、上消化道出血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高于50%。
防范措施
企业应定期检修设备、排查隐患,防止煤气发生炉及管线泄漏;
加强设备密闭和作业场所通风,在易产生一氧化碳的车间配备相关报警设备;
制定操作规程并严格按规程组织作业,在一氧化碳高浓度区域,要落实监护措施。作业前,要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如需动火作业,则应办理动火作业证,并由专业人员监测一氧化碳含量,确保在安全的范围内作业;
企业应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普及自救和互救知识;
作业人员进入危险区作业时,要做好自身安全防护;
有明显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和严重贫血的人员及年龄较大的人员,不要在易产生一氧化碳的岗位上作业;
救援人员进入一氧化碳浓度较高的作业场所时,应使用自给式空气呼吸器,并携带一氧化碳报警器,穿上防护服;
发现作业人员中毒后,应将其移离中毒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松开其衣领,使其保持呼吸畅通,并注意保暖。有条件的应尽早给予吸氧。经现场急救处理后,应将中毒人员迅速转送至有高压氧治疗条件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