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外迁,离职补偿费怎么算?”
“家庭困难,子女助学金如何申请?”
“职工患病,住院医疗费用二次报销需要哪些材料?”
每一个工作日,顺义区职工服务(帮扶)中心的工作人员都要为职工解答上百个问题,帮助职工排忧解难。
不管是家庭里的困难,还是工作上的难处,职工们总是习惯第一时间来到这里,让“娘家人”给拿拿主意。为他们服务的是一支从60后到90后,跨越不同年龄群体的一线窗口工作队伍。其中,职工服务(帮扶)中心主任王寅是这支队伍里的优秀共产党员,每天带领这支队伍活跃在服务职工的一线。虽然常常忙得口干舌燥,大家伙儿却从不敢懈怠一分一毫。
不让一名职工“受委屈”
“来到这里咱们的心就放下一半儿了,血汗钱一定能拿回来。”当来自四川的进京农民工老李与工友们面临被企业拖欠工资的难题时,他们首先想到了来顺义区职工服务(帮扶)中心寻求法律援助。
“不好意思,我的普通话不太好,说话您能听懂吗?”“没关系,您慢点说就行。”操着一口四川方言的农民工老李一开始总担心自己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会给工作人员带来困扰,听完工作人员一句耐心的回答,这才石头落地,把自己与工友们被企业无故拖欠工资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讲出来。听完老李的描述,工作人员积极与欠薪企业沟通联系、妥善协调,最终帮助老李和17名工友们与企业达成调解,拿到了被拖欠的工资,共计30余万元。“没想到事情能够解决的这么快!”拿到钱的第一时间,老李马上给家里打电话通报了这个好消息,这下孩子的学费有着落了。
每天早上九点,顺义区职工服务(帮扶)中心的工作大厅都准时有两名专门从事法律服务的工作人员为职工们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用人单位拖欠工资怎么办?企业无故裁员合不合理?社保被用人单位漏缴了还能补吗?……面对职工们的各种问题,法律服务窗口的工作人员认真听取、耐心解答;当职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工作人员首先会联系职工所在用人单位进行协商调解,无法达成调解一致时,还会提供法律援助,免费帮助家庭困难的职工写诉状、打官司,争取应有的权益。
据统计,仅2017年年初至今,顺义区职工服务(帮扶)中心法律援助窗口就接待了900余人次的来访职工;受理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劳动争议调解案件20件,涉及职工1736人;法律援助受理案件96件,全部妥善处理,职工满意率为100%。
“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向来是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坚固桥梁、和谐纽带,顺义区职工服务(帮扶)中心一直将确保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作为工作中的头等大事,用实际行动切实维护好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保证不让一名职工因为工作上的事情‘受委屈’。”顺义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全心全意为职工“解难题”
“从职工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日常的需要去发现问题。”面对来访的困难职工,顺义区职工服务(帮扶)中心的工作人员把职工当家人,在唠家常中认真听取诉求,耐心讲解政策。
面对辖区内的困难职工群体,服务(帮扶)中心依托以市总服务中心为指导,26个区内工会服务站为基础的三级服务体系,积极与各镇、街道等二级工会联系,多方协作、深入调研,规范建立困难职工档案,确保每一项帮扶救助措施具体到户、落实到人。
“以职工为本,不仅是我们的工作原则,更是工作导向”,顺义区职工服务(帮扶)中心主任王寅常常说,不论是家庭里还是工作中,只要职工遇到难题了,不等他们先开口,我们就要先发现、早帮扶,做到心中有数。
除了为在档困难职工免费投保重大疾病互助保障、住院医疗互助保障、职工子女意外伤害互助保障等多项保险,每月还向困难职工发放200元/人的生活补助,在元旦、春节等节日主动为困难职工送上关切的问候和慰问物品。
此外,服务(帮扶)中心积极打通联系职工渠道,协调联动各工会服务站深入到职工群体中去,时刻关注和掌握职工生活动态。比如,在今年7月份的走访调查中,南彩镇工会发现辖区内某印刷厂一女职工家里遭遇严重火灾,因煤气泄漏引发的爆炸不仅导致自家房屋严重破损,还造成了家中人员伤亡,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南彩镇工会及时将这一情况上报,顺义区职工服务(帮扶)中心进一步核实受灾程度,协助职工填写“北京市温暖基金会(顺义区)职工专项温暖基金”救助申请表,申请一万元救助金,帮助职工缓解家庭压力。
保证每一名困难职工子女“上好学”
帮扶工作不仅要考虑职工个人,更要考虑职工家庭,尤其是职工子女的上学问题。教育是一个家庭、一个民族的希望,关心、维护好职工家庭下一代的受教育权益、做好困难职工(农民工)子女的就学工作,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顺义区职工服务(帮扶)中心加强自身服务职能的一项具体举措。
服务(帮扶)中心连续多年开展“金秋助学”活动,严格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近五年共向400余名特困职工子女、单亲困难职工子女发放助学金近百万元,资助范围从幼儿园到大学,覆盖多个教育阶段,保证每一名困难职工子女“上好学”,不让一名学子因为家庭经济问题失学掉队。
就在今年“金秋助学”名单资格审查的最后阶段,有一名困难职工子女因提供的证件模糊,需要学生本人提供补充证明材料,时间紧急,晚了就赶不上今年的助学金申请了。当时负责此项活动的工作人员正在休假中,得知这一消息,立刻从家中赶到工作大厅,打了几十个电话,先是询问补充材料的具体要求,又是联系学生本人,终于帮助这名学生赶上了“金秋助学”活动的末班车。
为职工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一直是顺义区职工服务(帮扶)中心每一名工作人员的工作信念,他们始终坚持用每一丝耐心和善意温暖职工,用每一份责任和担当服务职工。“家人”来了喝口水,唠唠嗑,有困难了说一说,生活上的困难拉一把,工作上的难题帮一把,春去秋来,人来人往,那些温情的瞬间每天都在这里上演着……
□本报记者 张江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