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足迹
3上一版  下一版4
 
让无声世界也精彩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7年11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手语翻译周晔:
让无声世界也精彩

向记者展示与学生交流的画面
与职业教育部听障绘画高三班张冬冬同学在谈心
接受媒体采访,介绍十九大手语翻译的感受
 

3个半小时,双手不停地变换了25000余个动作,她将十九大报告内容翻译给国内国外收看大会直播的听障人士,这就是党的十九大开幕会上电视直播屏幕左下角的手语翻译周晔。

提起周晔,人们并不陌生,多年来,全国两会、党的十八大……在我国很多重大场合的手语翻译直播现场,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她出现在大屏幕左下角面积占不到二十分之一的直播窗口里,书写着无声世界的精彩。这次直播距离她第一次上央视节目,已经过去22年。不过,这一次,她创下了国内媒体直播手语翻译时间最长的纪录。

●练手语让每个关节都会“说话”●

1983年,周晔19岁。她面临着两个选择,一个是进入北京第一聋人学校担任教师,另外一个是进模特公司当模特。在家人的支持下,她最终选择了当教师。

和听障人士沟通,有一套特殊的语言,那就是手语。在那个年代,还没有专业的手语教科书,周晔就向学生和教师学习手语。

“既然选择了特教教师,干就要干得最好。”学校缺教师,对周晔极为重视,指定了当时手语最好的教师做她师傅。每天,周晔都在家里练习手指的灵活,学习用手指来表达“a、o、e”等字母。每天在家里,她自己对着电视看新闻,一边看一边用手语进行翻译,训练手语能力。在学校里,周晔也抓住每一个机会练习手语,学校开会,校长在台上讲话,她就在台下跟着打手语,练得手指的每一个关节都能灵活优雅地“说话”。周晔的刻苦努力没有白费,她的手语翻译进步非常神速,不到一个学期,就能熟练地用手语来翻译,流利地用手语和听障人士交流。

有一次开全校会,校领导问谁来用手语翻译,周晔觉得自己很熟练了,在师傅的鼓励下上台,很顺利地把当天的开会内容用手语翻译出来。这对周晔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此后,周晔更加注意手语姿态的优美,让手语看起来更有美感。她还注意学习新词,进行各种组合,自发创作动作。

之后,周晔又参加了电视的综艺节目,进行手语翻译。1995年,她首次在央视的《本周》节目亮相,手语翻译直播。此后,她陆续出现在央视等各个节目中进行手语翻译。

2011年11月22日起,周晔带领学校其他5位教师组成团队,共同承担了央视《共同关注》栏目每天一小时手语直播任务。这是央视首次也是全国首次在新闻直播栏目中设立手语主播。此后,2012年全国“两会”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等重要会议,均由周晔来担任手语主播,实现电视直播手语同步翻译,实时将最新的大会盛况无障碍地传递给听障人士。

除了手语翻译实践,在教学理论上,周晔也钻研得很深。她参与和承担多项国家、市、区课题研究,不断总结办学经验和成果。她代表学校撰写的“聋校语言教学实践研究”“拓展特教学校功能实践研究”等多篇经验成果分别在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经验研讨会、全国特教学校文化建设研讨会、亚太地区听障问题国际会议及中美特殊教育研讨会上做专题发言,多篇论文获全国、市区一二等奖。周晔还带领学校,承办了北京市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和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特殊教育研讨会等。

周晔多年的努力,结出硕果累累。她曾获东城区杰出校长、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北京人民教师、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北京市级人选、北京市杰出校长、全国名校长、全国少数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等诸多荣誉,享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还当选过十七大代表。

●献身特教让每个生命都精彩●

“尊重每一个生命,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这是周晔的治学方针。

1983年至2002年,周晔一直担任北京第一聋人学校教师、教学主任。2002年7月,周晔任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2003年1月,担任学校副校长主持学校全面工作,2004年1月担任校长,2009年兼任学校党支部书记至今。同时,她还担任中国听力、语言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听障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特殊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国家手语和盲文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成长教育基金会理事,东城区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

怀着对特殊教育的一片赤诚与执着,周晔与残障孩子朝夕相处了34年。

她曾经多次对媒体提过一个名叫李筝的听障孩子,刚来时七岁,“ge”这个音怎么都发不出。这个音需要舌根儿抬起才能发,但是又看不到这个抬起的动作,于是周晔就把李筝的手放在自己的下颌,让她感受口腔变化。她在不见起色的时候也曾经想过放弃,“大不了就把‘ge’念成‘ke’吧。” 终于有一天放学,周晔送李筝到校门口,她朝哥哥和爷爷飞奔过去,用最大的力气喊了一声“哥哥”。这是她来到这个世界第一次这么呼唤亲人。那一刻,李筝的哥哥呆住了,周晔也哭了。

周晔还给记者讲述了她另一个难忘的故事。那是几年前,下课后周晔在前面走,一名学生从后面追上来与周晔并行,指着周晔的嘴唇说了一句:“好看!”周晔便问学生:“你是说我抹口红好看吗?”学生点点头。看到学生有说话的愿望,周晔进一步引导学生,教他说:“抹口红好看。”于是,这名学生也跟着说了一句“抹口红好看”,并反复练习。周晔和学生相遇并教学生发音的场景持续了几天,周晔进一步教导学生说:“明天见到我,说周教师抹口红好看。”

第二天,周晔因为工作忙将此事忘记了。但这名学生并没有忘记,主动来到周晔办公室,对周晔说:“周教师抹口红好看。”就这样,周晔一点一点地引导学生学习发音、表达。

此事过了很久,恰逢周晔带人参观学校,这名学生从班里出来,指着周晔说:“周教师抹口红好看。”周晔瞬间感动了:“这是和学生的情感交流,情到深处,萌发出的温暖。”

一个个和学生互动的小故事,周晔都历历在目。她认为,这也是支撑她继续做好特殊教育的动力。后来,这名学生毕业了,还不忘到学校看望教师,见了周晔依然说:“周教师抹口红好看。”

在给学生的寄语里,周晔写道:“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孩子,好比姹紫嫣红中迟开的花朵。命运的馈赠有先有后,尊重每一朵花的时令,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差异。用爱与阳光静候花期,静听花开;追求完美的绽放,为生命礼赞。在这片特殊的园地,爱是尊重,爱是平等,爱是无私,爱是永不放弃。让我们用爱心关注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用我们广阔的胸怀拥抱他们。”

●打造最美教师队伍●

作为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周晔提出了“有爱 无碍、教育康复、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和“为残障学生一生成长和生活奠基”的办学宗旨,形成了“以九年义务教育为中心,纵向向两端延伸至学前和中等职业教育,横向向两端延展至随班就读指导和送教上门”的十字型办学格局,将原单一的教育功能,进一步拓展为教育、康复、培训、服务的功能定位,实现了最大限度发挥特殊教育优质资源,竭诚服务残障学生的目标。

针对残障学生需求,周晔进一步挖掘潜力、开发资源,开设了言语治疗、音乐治疗、感统治疗、脑瘫训练、益智游戏、思维训练等多门校本课程,通过评估、分析数据、家长沟通制定个别教育计划,对学生开展一对一的康复训练。令自闭症孩子慢慢开始学会沟通,脑瘫孩子生活渐渐能够自理,行为异常的孩子有了自控意识。

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现在一共有186个学生,教学班26个,教职工80名,其中听障孩子有50多个,其余的是智力障碍,年龄从6岁到20岁都有。课桌和教室看上去和普通学校没什么差别,走廊墙上贴着孩子们的军训照片,仔细看会发现他们摆臂的姿势和眼神仪态都不太协调。

“高尚的教师才能接纳残障孩子的行为不自控。”周晔说。作为校长,周晔致力于打造最美教师工程。她认为特教教师是一支专业化队伍,心里美、思想美,仁爱、大爱、有情感,美得有高度、美得有实力、美得有风度。

有一次,一名教师牵着学生的手进操场。突然,学生猛跑起来,一下子把教师带倒在地上,嘴直接磕到地上。但教师并没有松手,仍然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手,怕失控的学生造成伤害。这名教师因为摔倒把牙齿磕掉了,随后被送往医院治疗。在伤情得到处理后,这名教师立即询问同时跌倒的学生有没有受伤,并与学生家长沟通。还没有完全康复,这名教师就又来上课了。

“这样的事情很多,我们的教师是伟大的,让人敬佩。”周晔说。

周晔告诉记者,由于残障学生常常会有行为失控的表现,有的甚至在背后猛推教师,突然厮打、踢咬教师的情况都时有发生。“这是他们不能自控的表现,但我们所有的教师都毫无怨言。”

考虑到爱护教师,学校还出台了相关规定,教师在工作岗位受伤,按照工伤办理。只要教师申请,学校都会立即办理。也有的教师说,算了吧,也不是多大的事情。就算如此,学校也有内部制度,教师在工作时间出诊时不扣钱,也不算病假,休养时间工资一分不少。此外,学校党工团还会组织慰问教师,把学校对教师的关怀送到位。

作为校长,周晔设立了校长开放日,每周有半天对全校教师开放,全校教师有任何不痛快不满意的事都可以前来找她倾诉。周晔告诉记者,和教师谈话是一种艺术,每次教师找她谈话前,她也会备课,考虑怎么谈,怎么引导。

“教师前来谈话,是一个很好的了解教师的机会,他们说什么,我都注意倾听,并及时进行调整。我也学会换位思考,站在教师们的角度思考问题,教师们往往是带着怨气来,带着希望走。”周晔说。

“我希望每个残障儿童都有一个适合他的教育环境,有全面的、个性化的教育方法和目标。学校是他们生活的家园、康复的田园、学习的校园、成长的乐园。要让学生在学习、康复、生活中感到温馨与幸福, 让老师能够感受到工作的价值,让家长放心、安心。”周晔说。

在她的领导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得到各级领导及学生家长的充分肯定,并赢得较高的社会声誉。学校也获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首都文明单位、东城区实施素质教育窗口校等多项荣誉称号。学校党支部也获得北京市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殊荣。

●十九大手语直播创纪录●

10月18日十九大开幕会直播的每一个时间节点,周晔都记得清清楚楚。她说这是有生以来压力最大的一次。

十九大开幕前一天,她才得到担任手语直播的通知。为能熟练翻译,她让同事把五年前的十八大报告打印出来,对着文字练习手语动作。并且,和之前所有场次都不一样,这次时间有可能超过3小时,期间不能换人,没有“替补”。早上来直播间的路上,她一直给自己打气,“没人依赖了,也没有退路了,只能靠自己。”

10月18日清晨5点45分,她睡了六个小时之后起床,吃了一块带巧克力豆的面包,还有一个煮鸡蛋就出发了。北京下着小雨,爱人开车送她到东三环边上的中央电视台时是6点半,她拎着一兜子衣服下了车,为了让工作人员挑挑看,直播时穿哪件比较搭配画面,最后选的就是上镜的这件红色西装。

7点半开始化妆。8点50分,直播就开始了。

她面前就有一台摄像机,自己打手语的画面在眼前晃来晃去。这个画面对她来说是视觉干扰,只能视而不见,她必须集中注意力听报告,然后翻译。边听还要边理解,打出词的意思。比如“物流”,“物”的手势表示物品,直接翻译就行,但“流”的手势比划起来是“像水一样流”,如果要打“物品在水上流”,听障人士就看不懂,这时要把“流”改成“运输”,他们才理解。

“翻译要从聋人角度来思考,为了让聋人看清手语,需要用一些熟悉的词语来借用或解释。”周晔说,但也不是所有的词都要解释,比如“一带一路”这个词。要是翻译成“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那解释完了后面一大段话都要错过,这时候就要拆成字来翻译。如果遇到多音字比如克服困难的“难”,读二声时,就要伸出食指放在太阳穴旁边,表示绞尽脑汁想。如果是四声“难”,就要放在心口的位置,表示心里难受。

三个半小时翻译下来,她只记得经历了腰酸、腿麻、手涨、眼花的全过程。“这是考验和挑战,一定要坚持下去。”这一次,比她之前手语翻译十八大报告的2小时10分钟多了一个多小时,也创下了国内媒体直播手语翻译时间最长的记录。

这么多年,让周晔觉得最该感谢的是家人在背后的坚定支持。多年来,周晔因为下班后直播或者出差不能照顾家庭,就是爱人毫无怨言地全力照顾家庭。

记者手记

10月24日,记者走进北京市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专访周晔。

严苛的门卫、干净的地面、优美的环境,环境育人处处展现。记者发现,就连楼梯转角处的扶栏,也没有锐角的,而是椭圆的,一看就是精心设计保护学生的。从细节就能发现学校很用心。

那天恰逢十九大闭幕会,“我还要看闭幕会,看完后还得和大家一起交流,希望能够控制好采访时间。”面对记者,周晔直言不讳。

一身庄重的打扮,周晔慢慢地向记者讲述她的经历,几十年的事情,她如同行云流水般说出。让记者惊讶的是,许多事情过了许多年,周晔依然能够清晰准确地回忆。特别是与教师和学生相处的细节,她也记得很清楚。她对特教教师的要求高,评价也高,无一不展现出高尚的师德。

提及十九大开幕会的手语翻译,周晔说那真的是一个巨大挑战,但她成功坚持下来了,也获得了海内外网友的点赞。

□本报记者 马超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