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视窗
3上一版
 
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7年11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孙广亮和村民的关系不错,大家有事都愿意和他念叨念叨。
孙广亮听取民俗旅游接待户经营者的意见和建议。
孙广亮带领党员排练表演唱《饮水思源》。
村里正在建设的“老年饭桌”,孙广亮隔三差五就来转转。
共产党员户对孙广亮来说是一种骄傲,他非常珍惜这个称号。
孙广亮出门办事习惯带个相机,东村几年来的变化都有图可查。
 

10月24日一大早,雾气还没散尽,蒲洼乡东村党支部书记孙广亮夹着图纸就离开村委会去往工地,这是他每天的“必修课”。记者跟随孙广亮沿着山路走了30多分钟来到一座刚刚盖好的毛坯房前。

“这就是我们为村里孤寡老人修建的老年食堂,里边有餐厅和活动室。正在装修,很快就能投入使用。”孙广亮一边指着食堂一边自豪地说,“有的村民在外工作居住,老人故土难离舍不得走,身边又没有子女照料,吃饭就成了问题。村里决定拿出资金为老人们修建一个老年食堂,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我有能力让村民过上好日子。”现在孙广亮的腰杆硬了,说话的底气也足了。但是在几年前,东村却是另一番景象。“我们东村位于房山区蒲洼乡,海拔1000多米,以前这里人迹罕至,村民只能靠种地获取一些微薄收入。村里的年轻人都走光了,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城’,村民们说这里连鸟都不来搭窝落脚。”孙广亮当时就在心里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这种状况。

2010年,房山区开始实施绿色山区发展行动计划,孙广亮觉得希望来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孙广亮在“山”这个字上下足了功夫。从招商引资,兴建山菌蘑菇养殖基地,到坚持发展生态经济,打造高端旅游,建设山脊风光旅游景区,成立旅游合作社,发展精品民宿……党的富民政策让昔日藏在大山“深闺”中的美景展示在游人眼前,全村400多户人家,700多名村民终于摆脱了“一穷二白”的面貌。出走的村民陆续回村创业干事,东村一片热火朝天。今年,东村旅游收入达200多万元。

作为第一个回村创业“吃螃蟹”的人,村民隗功锁深有感触地说,如果没有党的富民政策,农民不可能过上好日子。以前我们在外打工背井离乡不说,还挣不来几个钱,但现在我开的农家院一年有10多万元的纯收入,生意越来越好。而像隗功锁这样回乡创业开设农家院的村民在东村还有50家。“东村确实变了,变的富了,美了,有人气儿了。”78岁的东村村民隗合水说,以前日子过得紧紧巴巴,想不到这个“娃娃”还真有能耐,让大家伙过上了好日子,我给他打满分。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的政策让我们农民吃了‘定心丸’,这个就是我们农民的‘定盘星’、‘指南针’,我要带着村民把日子越过越红火,让大山成为村民的‘聚宝盆’,好好地大干一场。”孙广亮自豪地说。

□本报记者 闫长禄/文 于佳/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