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社会纪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天堂河戒毒所探密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7年9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堂河戒毒所探密

接受康复治疗
做集体健身操
上电脑课
 

北京市天堂河强制隔离戒毒所位于北京大兴区,承担着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戒治工作。众所周知,戒毒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要想让一个吸毒几年、十几年的人在一两年内戒毒,真正从心理和生理上彻底摆脱毒品的诱惑,绝非易事。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天堂河强制隔离戒毒所成立了攻克戒毒难关青年突击队。9月21日,记者来到该戒毒所,探访了戒毒人员住宿区、教学区、体能测试中心、康复区,并采访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该所所长倪振雄和青年突击队成员及部分强制隔离戒毒人员。

“我们称他们为学员”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倪振雄强调说:“我们对这里的所有戒毒人员一律称之为学员,因为他们既是吸食毒品的违法者,也是病人,还是毒品的受害者,所以在戒治工作中,我们充分尊重他们的合法权益,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帮助他们戒除毒瘾,搭建平台帮助他们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为了科学、有效地让学员戒毒,戒毒所首先遵循毒品成瘾的原理以及戒治工作规律,用《管理学》《教育学》《医学》《运动学》《心理学》的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开展戒治工作,并把学员安全放在工作首位,让所有学员在这里有“家”的感觉。

在学员住宿区、教学区、心理咨询室、体能测试中心、劳动康复区、图书室参观,记者看到,学员宿舍整洁得像军营,洗脸盆、拖鞋、小板凳码放得整整齐齐;每人床上的被子叠得都像豆腐块儿,见棱见角。在戒毒人员住区门前有个大水池,池边种满了垂柳,水面不时泛起水花,陪同的民警告诉记者,水里有学员饲养的鲤鱼和白鲢,大的已有三四斤,很快就可以收获了。

在操场,记者看到数百名学员正在练习唱歌,担任指挥的也是一名学员。而开展团体活动,则是戒治的一种方式方法。实践证明,按照学员毒龄、吸食毒品种类、毒瘾程度、问题靶点等分成不同班组,用团体治疗技术开展戒治活动,对激发戒毒人员戒毒动力,提升戒毒技能十分有效。 一名学员告诉记者,他入所几个月长了十多斤肉,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先出早操,后吃早饭,晚上9点半准时熄灯睡觉,中午也按点休息,一天生活有规律,对健康大有益处。这里的学员除定期与家人会面、通电话、通信外,与外界隔离,但仍可知外面事。每天晚饭后组织观看《新闻联播》等时政节目,有时晚饭后还会组织文体活动,由具有唱歌、演奏乐器天赋的学员展示才能。

学员家属送感谢信和锦旗

在天堂河强戒所八大队,记者看到学员董某某家属给八大队干警的一封感谢信和一面锦旗。

董某某今年47岁,先后6次长达10年被收押在监管场所,这次因盗窃罪和吸食毒品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强制隔离戒毒两年。入所初期,董某某为了躲避队里的管理,多次在班内“念经”,自述有人杀他,幻视、幻听,不参加早操、不洗漱。初入八大队,董某某借病在班内睡觉,不参加戒治活动,并辱骂同班人员。为此,八大队成立了以大队长李洋为队长,青年民警王佳源、贾贵杨为成员的青年突击队小组,决心让董某某回到正常的戒治轨道上。

王佳源针对董某某的心理问题制定了专门的戒治方案,以家庭关系为切入点,多次联系董某某家人,了解他的既往病史、日常情绪、吸毒经历、吸毒前后对比等。一次次的努力,让家属从抵触到愿意配合民警工作。看到妻子、女儿与民警王佳源一同走进会见室,董某某感到十分意外。从妻子那得知民警出于关心做了大量工作时,董某某渐渐向民警敞开了心扉。李洋趁热打铁,安排开展了关于“孝”的讨论课程,引导其他所管人员发言,董某某深受触动,主动参与讨论,讲述自己的经历,并开始反省自己的错误。

董某某虽有心理问题,但是可以参加早操等戒治活动的。王佳源从“所规所纪”要求和身体健康利弊两方面引导董某某摒弃“不早操、不洗漱”的不良习惯。经过多次谈话教育,董某某开始参加早操。但个别强戒人员冷嘲热讽,让董某某觉得丢了“面子”,再次拒绝出操。突击队迅速召开强戒人员大会,开展专题教育,通过个别谈话对董某某的积极转变予以鼓励,对他的退步提出批评。

贾贵杨主动向心理咨询中心民警请教心理学知识,买书、上网自学,在工作之余主动向老民警请教。为了多些时间陪伴帮助董某某,他搬到了单位宿舍长住,经常找他谈话,了解他与家人的情况,观察他日常生活细节,分析掌握其心理变化,每天都要忙到晚上七八点钟。他利用掌握的家庭认知、积极心理学、动机晤谈等理论知识对董某某开展心理戒治,发挥自身文艺特长,挖掘董某某音乐潜质,共同创作《擦亮我朦胧的眼睛》《妈妈的眼泪》等歌曲,为董某某搭建展示舞台,董某某变得热心开朗起来,重新树立了生活自信。在突击队民警的努力下,目前董某某病情稳定,自觉遵守所规所纪,每天参加早操,关心家人情况,走上正常的戒治轨道。董某某说:“这些年进出监狱和强戒所,就在我都快要放弃自己的时候,民警还一直关心我、帮助我,是他们救了我!”

民警由管理型向专家型转变

倪所长说,面对吸毒人员数量居高不下的严峻形势,所里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民警已经从过去的管理型向专家型转变。这几年,所里采取邀请专家来给民警授课、鼓励民警自学,培养了一批专家型民警。目前所内民警具有心理咨询师、教师等专业资质的人已达民警总数一半,他们与局相关处室合作研发量表,编印教材,开设了10余门针对性戒治课程。

近年来,该戒毒所以“动机-技能-脱敏-心理能量(MSDE)”为预防复吸干预模式,确立了激发戒毒动机、实施戒毒行动、融入社会生活三级目标,坚持循序渐进、分类戒治、循证戒治原则,按照“入所介入—量表筛查—深入访谈—综合分类—开具戒治处方”的诊断流程,对戒治人员进行分析、分类,并开出处方。其后,按照“人身危险性类、戒断症状类、情绪情感类、戒毒动机类、戒毒认知类、戒毒行为类、社会支持类、药物依赖类”8个类别,组织开展生理康复、心理治疗、认知教育、行为训练、劳动康复,提高戒断效果。

对戒毒所工作取得的成效,社会各界甚至国外专家都给予肯定。今年7月,美国客人到所访问,观看了认知行为治疗、表达性艺术治疗、VR虚拟现实戒治现场,听取了康体训练、正念防复发戒治项目的介绍,对戒毒所科学、丰富的戒治工作予以认可。

□本报记者 李一然 周美玉/文 彭程/摄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