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由首钢集团承办、首钢文化公司出品,并联合北京市曲剧团制作的大型产业工人题材原创话剧《实现·突围》在民族剧院演出。
在开演前两个小时,记者来到剧场进行探访。在化妆间里,演员们都在进行服装、定妆等最后的准备工作。在剧中饰演男主人公妻子黄娜的女演员崔琬正在对着镜子一丝不苟的化妆。
“我在剧中的角色暗恋男主角,最后和男主角结婚,又因为其他因素不得不带着孩子远走他乡。”崔琬边化妆边向记者介绍,这部连唱带演的话剧对于大家来说是个挑战,和以往的舞台剧不太一样,大家从集合到演出前前后后准备了一个月的时间。而在后台,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准备道具,经询问得知,演员们在台上吃的饺子是“真材实料”的。
晚上七点钟,距话剧开演还有半个小时,观众们聚集在剧院门口凭票入场。在大厅的正中间,此次话剧的大型宣传海报上,“实现·突围”四个大字格外醒目,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康复医院等单位组织的学生和职工早早就来到剧场,一些观众纷纷在海报前自拍留念,距检票处不远的地方,与此次话剧相关的文化产品也吸引了观众围观咨询。一位前来观剧的张先生说:“我自己就是一线职工,听说这部剧是反映工人历史的内容后,我决定来现场感受一下。”
晚上七点半,话剧准时上演,巨大的炼钢炉在舞台中央转动,伴以各种灯光交替,变红的时候仿佛让观众置身于火热的炼钢车间。演员们穿着“北钢”的工作服在舞台上,以时间为线索,四代人为节点,分别展示了不同时代“北钢人”的工作状态与生活背景。在不同的场景中,既有工厂实现产量突破时大家的激动不已和面临困境时的矛盾与挣扎,也有失去亲人的痛苦与面临产业转型的抉择。
作为话剧主创之一的梧桐表示:“我们在此次话剧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全立体、全空间、各角度地为观众们展现本剧探索、创新的定位,做到有温度、有气度、有力度,主创有态度。”当演员激昂地说出“‘工人’二字合在一起就是‘天’字”的台词时,台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本报记者 赵思远/文 孙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