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专题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砥砺奋进谋发展 锐意创新谱华章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7年9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砥砺奋进谋发展 锐意创新谱华章
——北京市教育工会第九届委员会工作回眸
 

高校教代会建制率达到100%;组建全国首家省级民办学校工会联合会;教职工法律援助中心接待法律咨询2665人次……北京市教育工会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以来,全市教育工会各级组织切实发挥组织优势,突出工作重点,激发基层活力,创新工作方式,各项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1

主动接受党的领导,提高教育工会工作政治站位

建立常态化汇报重点工作机制

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市教育工会各级组织主动适应新形势,全面学习贯彻中央、市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以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明确责任使命,持续增强工会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坚决去除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服务于教书育人工作大局。

市教育工会将每年的年度重点工作、基层考评结果等主动向市委教育工委、市总工会党组进行汇报,并专题汇报青教赛和师德先进选树等重大活动的策划举办情况,形成常态化的汇报机制。积极争取市委教育工委支持,将教代会制度建设与实施、教职工之家建设与验收、工会自身建设等纳入党建工作基本标准内容。教育工会各级组织定期向同级党组织进行工会工作的全面汇报和专题汇报,将工会工作融入党建工作大局。

2

认真履行工会职能,教职工权益维护水平再上新台阶

源头参与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

市教育工会与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和沟通重点工作,及时研究和解决教职工权益维护、服务和发展中的问题,并通过政协提案、上级工会代表大会建议案等形式,代表教职工发声;积极参与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标准检查、高校章程建设以及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条例文件制定过程。

教育工会各级组织向党政反映教职工意愿和工会主张,参与绩效工资改革、岗位聘任等重大事项研究和制度制定,从源头上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

为教代会工作提供制度保证

市教育工会与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共同制定《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意见》等文件,并将教代会制度建设贯穿在高校章程制定工作过程中。通过列席基层教代会、建立教代会报备机制等方式,指导基层教代会建设不断深入。广泛调研普教系统教代会工作情况,起草相关意见。

教育工会各级组织以教代会作为落实教职工民主参与权和教职工参与型治理结构建设的主要渠道,高校教代会建制率达100%,并探索了教代会点题制度、教代会代表列席校长办公会、教代会提案办理质询、二级教代会建设全覆盖等一大批好经验、做法。

综合实施多样化权益维护

市教育工会坚持每年面向基层开展“两节”送温暖、教师节慰问等工作,尤其关注特殊教育教师、山区学校教职工、民办学校教师、农民工等一线教职工群体。教育工会各级组织进一步做好教职工福利工作,依法依规发放节日和生日慰问品,健全困难教职工、困难劳模档案,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工作。

统计显示,首都教职工爱心基金累计接受捐助500余万元,慰问教职工及家属421人,发放慰问金近260万元。职工互助保障参保161453人次,出险理赔近3000人,金额近2000万元。教职工心理咨询中心2013年创办以来,共提供心理热线咨询服务1315人次,个案服务134人,心理辅导讲座及大课堂62次。教育工会各级组织持续强化“职工心灵驿站”建设,针对教职工进行心理疏导和减压。

市教育工会2014年创办教职工法律援助中心,迄今共接待教职工法律咨询2665人次,代理各类案件189件,并开展常态化普法工作。教育工会各级组织普遍建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在调解学校岗位聘任、年度考评、绩效管理等劳动人事争议问题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大非事业编职工权益维护力度

市教育工会加大非事业编制职工入会和权益维护工作力度,组建了全国第一家省级民办学校工会联合会,通过召开工会特色服务项目说明会、赠阅工会相关报刊、组织民办学校女教职工体检、分配师德先锋推荐名额等,增强对民办学校及教职工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各高校工会结合实际探索非事业编制教职工入会的有效方式,权益保障力度不断加强;各区教育工会持续推动民办学校工会工作,部分区实现集体协商全覆盖,协商参与率、合同签订率均达100%。成立服务队50个,面向农民工会员开展普法宣传。

3

充分发挥群团优势,团结动员教职工建功立业

面向一线选树一批先进模范

市教育工会届期内共推荐产生全国先进工作者5名,北京市先进工作者54名,北京市模范集体9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状6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9名、全国工人先锋号11个,首都劳动奖状15个、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83名、北京市工人先锋号28个;连续六年与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联合开展师德先进人物的推荐和宣传活动,选树出北京市师德榜样(标兵)120名,师德先锋(先进)768名,并联合出台文件,完善激励机制,依托师德论坛、网站媒体等平台广泛宣传。

教育工会各级组织通过劳模讲堂、新教师与劳模名师座谈会、师德榜样人物宣讲团等形式,积极发挥先进模范队伍示范引领作用,并高质量开展劳模信息系统建设、节日慰问、年度体检和先进教职工疗休养等工作,提升对劳模先进队伍的服务水平。

形成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助推平台

市教育工会与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教育部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市教育学会等单位密切合作,成功举办第七届至第十届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和第一届中小学青教赛,选送优胜选手参加全国高校和普教青教赛并获佳绩。通过面向全国在线直播赛事、出版获奖教案集、开展教学教法论文比赛等,扩展赛事影响力,为首都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作出贡献。

市教育工会还与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联合出台青教赛激励政策,通过建设“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模范(先进)教研工作室”,发放获奖教师职业助推金,组织交流等,形成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助推平台。教育工会各级组织推动青教赛向基层延伸,形成多层次、多学科的赛事体系,并开展了赛前培训、教案点评、教学座谈会等特色活动。

根据基层需求开展多彩活动

市教育工会坚持需求导向,举办了首都教育系统“教职工健康快乐年”、羽毛球团体赛、女教职工健康评估调理、体育文化体验、推广“健步121”手机软件、组织教职工会员参加全市职工健步走、单身联谊会等多彩向上的活动,增强教职工的综合素质和工会组织的凝聚力。

教育工会各级组织结合校园特色和教职工需求,组织开展“从教三十年”表彰、文艺汇演、油画展、主题演讲比赛、校园运动会和春秋游等活动;积极引导教职工志愿服务,统筹资源开设教职工子女托管班,支持、培育和引导教职工兴趣小组、活动协会,提升教职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4

注重基层基础工作,全面强化教育工会自身建设

夯实教职工服务基础阵地

市教育工会以提升会员满意程度为导向,继续完善“建家-评家-验家”工作机制,推动实行分级建家,尤其关注直接服务教职工的教职工小家建设,调动基层工会实体建家、精细服务教职工的积极性。届期内推荐产生全国模范职工之家12个、全国模范职工小家4个,北京市模范职工之家15个、北京市模范职工小家23个。

教育工会各级组织探索项目制建家、二级教代会与教职工小家共建等工作方法,切实强化教职工之家的实体化、规范化建设。市教育工会还对获评优秀称号的教职工之家进行全面复验,确保建家工作收到实效,建家成果让全体教职工共享。

搭建精细化教职工服务平台

市教育工会指导基层工会以“会员入会-采集信息-办理京卡-提供精准服务项目”为有效模式,大力推广“北京工会12351”职工服务网和手机软件。将传统工作和具体服务搭载到互联网服务平台,努力实现工会服务对教职工多元化、个性化、小众化需求的精准满足。截至目前,教育工会系统在12351网站和手机APP搭载各类服务项目290余个,服务教职工会员近3万人次。

持续提升干部队伍能力素养

市教育工会与市委教育工委联合开设党建工作工会专题培训班,坚持举办工会宣传、办公室、财务、经费审查、互助保障以及教职工服务系统等业务培训班,年均培训500余人次,还专门开设民办学校工会联合会相关课程。教育工会各级组织通过辅导讲座、团队建设等形式,提升工会干部和教代会代表的履职能力。

组织开展一系列专项研究,形成《北京高校非事业编制教职工维权工作调研报告》、《北京高校工会主席胜任力研究报告》等一批研究成果,在上级工会的调研评比和征文活动中获得表彰,提升了工会干部队伍的研究能力水平。

畅通系统内外纵横向沟通渠道

市教育工会采用多种形式,畅通系统内外的纵横向沟通渠道,促进工作的交流提高。在每年召开全体委员(扩大)会议报告工作听取意见的基础上,走访调研院校、高校附属医院和普教系统的基层工会组织,充分了解掌握基层工会和一线教职工的实际情况,围绕基层需求提供服务;保持和发展与友好国家首都和地区教育工会、兄弟省市工会组织的良好交流关系,定期互访交流。

教育工会各级组织不断完善工会主席接待日、分工会主席工作例会制度,通过片组交流座谈、教职工小家互查互验、开设微信群组等措施,践行“开门办会”理念。

□本报记者 任洁 整理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