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汽修达人玩转“疑难杂症”
用心打造养老服务品牌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7年9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汽修达人玩转“疑难杂症”
——记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师郭凯
 

一辆小轿车遇到行驶中上不来油、老熄火的问题,重新点火后还是不行。车送到修理厂,工人用时一个月,前后拆了3遍发动机依然没修好。再送到4S店,店里提出车没法修,只能换发动机,费用约七八万。无奈之下,车主托朋友找到一个人,只用了三天时间就判断出问题所在,花了1000多元就修好了,“震”得车主连呼“神了”。这个汽修达人,就是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郭凯,近年来他带着学生拿过五个职业院校技能比赛第一名。

顾客说找他修车踏实放心

为什么修理厂一个月都修不好,他却只用三天就搞定了呢?郭凯的做法是对车辆发动机电控系统进行解码,读数据流,一点点查找有异常的参数,同时进行各种检测,结合汽车故障原理做出判断。找到故障点后,他认为根本不用换发动机,而是去买了一个小部件,装到车辆上进行了一点小改造,问题就排除了。

“现在的小轿车结构复杂,主要是电控,‘土作坊’已经跟不上时代需求。修理工必须要具备足够的专业理论知识,再结合工作经验才能胜任。”说起这件事,郭凯轻描淡写并不在意。在他的十多年职业生涯中,有过太多类似经历,众多患上“疑难杂症”的车辆送到他手里,都能重获新生,摆脱了大修甚至是更换发动机的命运。顾客都说,找他修车踏实、放心,返修率极低。

理论加实践从小工升总监

能成为客户和学生眼中的汽修达人,与郭凯特别的经历息息相关:他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的汽车应用技术专业,2000年进入一家汽车修理厂工作。企业规模大,每天基本要接待100多台次车,什么类型都有,这对维修人员的考验很大。

专业知识对他的工作极有帮助。在刚工作三个月时,有一次他接到一辆开着总是卡顿的吉普车。当时他和师傅一起干活,师傅凭经验,却一直没找到故障原因;他根据理论给出建议,认为是点火的问题。师傅不信,操作后不得不承认他是对的。“在学校学的是基础,搭建好系统扎实的理论框架后才能灵活运用。”他对此受益匪浅。

修的故障车多了,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加上有专业背景,自己又有爱动脑子的习惯,他把每次修理都当成是对自己的考验,时间久了,技术水到渠成地提升,他从普通技术人员逐步成长为技术总监。

汽车发动机现在实行机电一体化,需要一系列辅助工序,科技含量很高,对维修人员的要求相应提高。为此,郭凯陆续完成专升本和本科的学习,又考取了北方工业大学的工程硕士,进一步强化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

五次带队大赛均获第一

2008年,郭凯调入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作,职业重心调整为教书育人。他把多年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并且注重技能的系统性,给学生留出消化吸收的过程。

2010到2016年,他带领学生参加了五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弹无虚发”,获得五个第一名。每次参加大赛,团队都会集训6个月,他精心准备,考虑到赛场上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把可能出现的试题范围想透彻,再予以指导。有了这样的导师,学生过五关自然不在话下。其中一个学生,已经成长为特斯拉公司亚太地区首席技师,在公司比武中拿到第一;另一个学生程旭东,如今是宝马中国公司下面4S店的技术总监。

在学校任教,他得以静下心来总结多年的实践经历,研究技术深度。通过不断的提升,在拥有丰富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他开始朝着发明创造的方向进军。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他发现一些车辆技术方面的小问题,于是利用课余时间,自己设计,相继推出刹车灯故障自动报警系统设计开发、汽车点火系统实验台设计开发、汽车线路自燃报警装置研发等科研成果。其中在2013年前后,他想到车辆的刹车灯坏了容易造成追尾,但不是所有车辆都安有刹车灯故障报警器,当时只有高档车安装的较多,所以他就想发明一个中低档车也装得起的报警系统。仔细思考后,他决定在仪表台上放置电路板控制报警灯点亮。白天要上课,他就利用晚上和周末加班搞科研。经过一番设计、测试,小发明终于获得成功。

“疑难杂症”找他准没错

郭凯在课余时间会为修理厂担任技术顾问,凡是厂里修不好的故障找他准没错。他说修车就是“三分修理七分诊断”,现在业界鼓励不拆解发动机就能做出判断,这需要修理人员通过读取解码仪、分析尾气等方式,推理出问题所在。

“汽车维修工和给病人看病的医生有些相似,都需要一番望闻问切,结合专业理论和从业经验才能看好病。”他解释,之所以不拆发动机,是因为发动机相当于车辆的心脏,每次拆解都会折损发动机的使用寿命,还很费钱,许多一次性的零件无法二次使用,所以修理时要秉持职业道德,能花小钱修好的,就不能哄骗车主去赚黑心钱。他不仅自己这样做,还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职业素养,教知识的同时传授为人处事的道理。

名片:

郭凯,男,40岁,中共党员,汽车维修工高级技师,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师,国家级汽车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和中德“胡格教学模式改革”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负责人。

荣誉:

带领学生四次夺得全国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一等奖,2016年获机械行业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第一名。

绝活:

擅长对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擅长电压法、电阻法、波形法在汽车线路故障诊断中的应用,同时拥有刹车灯故障自动报警系统设计开发、汽车点火系统实验台设计开发、汽车线路自燃报警装置研发等科研成果。

心中的工匠精神:

给用户修车时一定要具备足够的职业道德,不能过度维修,或是以次充好,要一心一意按照维修标准工作。技术是否过硬,用户最有发言权。在汽修教学岗位上,应把自己的经验和技术传承给学生,让他们深入掌握,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本报记者 任洁 文/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