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以毫米级的精度铸就精品工程
“谢谢您,党员同志”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7年9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毫米级的精度铸就精品工程
——记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技师赵京华
 

当川流不息的列车在轨道上飞驰,当奥运礼花在国家体育馆上空绽放,当动听的音乐在国家大剧院回响……这一切的背后,有一群不畏严寒酷暑、不辞辛劳的幕后英雄——测绘工作者,他们用手中的经纬仪和标尺将工程建设现场的地形地貌测绘成图,为这些项目的拔地而起奠定下牢固的基础。赵京华就是这支队伍中的杰出代表,是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的高级技师。

在测绘行业一干就是37年

赵京华高中毕业后参了军,当了一名基建工程兵,最初在测绘项目时负责背仪器。“二三十斤的仪器一背就是两三年,班长测绘数据时,我总在旁边观察学习,后来慢慢可以独立看仪器了。”赵京华告诉记者。

1983年7月,赵京华转业了。干一行爱一行,他怀揣着对测量工作无限的热爱,进入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1987年,国家大剧院项目启动,赵京华带领三名测绘兵进驻工地。

测绘工作者是设计师和工程师的眼睛,任务就是把原址的地形图测量出来。“每天的工作就是看仪器,在建筑周围设五六个基准点,早上施工前把每个基准点走一遍,测量每天的数据有没有变化,中午再进行一次。” 为什么要每天测,赵京华说是因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每天的数据可能都会稍有差异,最终会取一个平均值。

这样枯燥的工作重复了一年,而工作的条件也不佳,住在工地的帐篷里,冬天冷、夏天热,还要忍受蚊虫叮咬。虽然家就住在北京,但是因为要实时监测,赵京华基本上一年没回家。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是测量工作最生动的写照,正是赵京华在测绘中的严谨工作,给国家大剧院的施工、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到现在,赵京华已经工作了37年,先后参与了首都地铁多条线路、正负电子对撞机、鸟巢、伊朗德黑兰地铁、山西引黄工程等测量工作。

测绘必须精确到毫米

测绘必须精确到毫米,才能保证最后的建筑符合设计师的要求。面对测量精度要求高、放样难度大、异形构件多、结构复杂、无现成经验可借鉴等困难,赵京华以多年练就的扎实基本功和精湛的操作技能,铸造了一座座精品工程。其中,鸟巢工程、国家大剧院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勘测设计金奖。

荣誉的背后,是赵京华和同事用无数艰辛和汗水诠释的对测绘工作的无限热爱。测绘工作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经常需要露天工作、地下作业,日晒雨淋,甚至要远离祖国和家人。

由于这个工作的特殊性,赵京华平日里对家人的照顾特别得少。他在德黑兰地铁测绘工作长达五年的时间里仅回家2次,平日只能通过电话向家人报声平安。每每提起家人,赵京华总是一脸愧疚。

而颈椎和腰椎落下的疾病,就是测绘中长期保持一个姿势留下的。测量师吃饭不能准点,胃病也落了根儿。“测量一个点长达一个小时,都是站着看机器。有的时候需要连续性测量,经常晚上十点才吃晚饭。”赵京华说。

发明测绘工具获国家专利

无论是在部队还是在企业,赵京华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熟练掌握所有常规测量仪器的操作保养、维护小修等技能。对于近年来引进的一些高科技的先进测量仪器,如全自动陀螺经纬仪、测量机器人、三维激光扫描仪,他也是第一个学习和掌握。

多年的经验积累,赵京华发明了两个专利,其中“远程测控照明水准尺”解决了夜间隧道中水准测量工作的难题,获国家发明专利。

赵京华向记者解释,在夜间或者隧道中进行测量的时候需要照明。以前,需要有两个人配合测绘工程师,一个人扶尺子,一个人举手电,这就掺杂了距离、光源及人为因素,致使测量结果常常有一定误差。有了远程测控照明水准尺后,装置遥控器就掌握在测绘工程师自己的手上,他只要按下遥控器,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光源角度,避免了其他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了测量准确度。此外,赵京华的发明,使每个班组节省了两个劳动力,给企业节省了人员投入成本。

他还结合激光指向经纬仪,设计和加工了隧道断面测量辅助装置,解决了快速寻找隧道中线法线方向和特定高程的测点平面位置的问题,极大提高了隧道断面测量的工效,他的测量方法与具有相同功能的近百万元的进口设备测量方法相比,精度和效率明显提高,实现了“花小钱,办大事”。

大力培养测量技能人才

2011年,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申请建立了北京市工程测量首席技师工作室,赵京华担任工作室副主任,负责技术培训、技术革新、科技创新等工作。

通过各类技能培训和言传身教,赵京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技能人才。近几年来,在北京市及集团组织的青工技能大赛中,通过工作室培养的技工,获得过多项好成绩;20多名普通技工考取高级工、技师及高级技师资格。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的技工团队甚至走出了北京、走出了国门,在全国20多个省市及伊朗、越南、安哥拉的地铁及工民建工程建设中发挥作用,贡献力量。他还参与编写了工程测量培训教程9项,截至目前,工作室已经培养工程测量人才400余人。

赵京华时刻牢记测绘工作者肩上的责任,对测绘工作也不敢有须臾的懈怠。如今,他依旧在每天清晨扛着仪器去工程测量一线,继续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不平凡的职责,践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名片:

赵京华,1962年生人,高级技师,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测量专业院安全质量部副主任。

荣誉:

2013年,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其北京市工程测量首席技师称号;2016年,获得第四批“北京市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荣誉称号,同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绝活:

用手中的经纬仪和标尺等致力于追求测绘精度到毫米,其发明的远程测控照明水准尺,解决了夜间及隧道中水准测量工作的难题,加快了作业效率,提高了测量成果数据的精准度,为企业极大降低了成本。远程测量照明水准尺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

心中的工匠精神:

我认为工匠精神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是实现精湛技艺的品质精神,是体现业主至上的服务精神。而一丝不苟的精神,是测量行业代代传承的核心理念。我的目标是打造出测量行业中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

□本报记者 周美玉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