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疏解整治让京城背街小巷靓起来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7年8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既要面子 更要里子
疏解整治让京城背街小巷靓起来

 

城市风貌,是城市的“面子”,而背街小巷,则是城市的“里子”。路面不平、景观不美、环境不洁、管理不严是不少人对一些背街小巷的印象。北京市各区、街道按照全市统一部署,针对区域特点,制定工作方案,开展分类治理,研究长效管理措施,做好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探访】

违建变身花园 烦心变舒心

从2013年起,北京市每年将城六区100条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脏乱堵”是不少人对背街小巷的印象,路面不平、景观不美、环境不洁、管理不严,不少背街小巷都存在着这样的“通病”。近年特别是今年以来,北京市加大治理力度,这些以往让不少居民困扰的问题逐步得到了解决。

立秋过后,早晚的天气逐渐凉爽,朝阳区呼家楼街道新建的小花园人气格外旺。金台社区的刘大爷和老伴儿一早一晚遛弯肯定会到这里来,“家门口添了个小花园,散步、聊天、赏花,这一天的心情都舒畅的。”刘大爷说。

刘大爷说的这个小花园,其实是街道治理背街小巷腾出来的一块空间。走进花园,一座仿古木质凉亭是花园的核心建筑。凉亭往西是茵茵绿地,以及月季、海棠、石榴、黄杨等花卉和灌木,花园南部正中一块大石上书有红色大字“金台小憩”。

据了解,这个700多平方米的小花园原来是一片平房,属于违法建筑,被出租用来经营水果摊、超市、饭馆。这片违建一直以来对周边的环境、交通及消防安全等都存有隐患。今年5月中旬,街道在治理背街小巷过程中将所有违建拆除。

违建拆除后,朝阳区呼家楼街道根据市区治理背街小巷“留白增绿”的指示精神,并在多次征集民意的基础上,由街道出资将这片腾出来的空地建设成了小花园。

很长时间以来,位于金台社区人民日报社宿舍区北侧的一段路是出了名的“脏乱堵”背街小巷,有700多米长,路的南侧中东部是呼家楼中心小学东区。这条路是小区西部唯一的出口,同时也因紧挨着呼家楼中心小学东区北门,路边乱停车严重,经常发生拥堵、刮蹭事件。

这次呼家楼街道在治理的过程中,不仅清理了道路两侧随意停放的车辆、建筑垃圾、杂物等,同时修补了道路,便道统一更换了渗水砖,安装了挡车桩,并将道路两边的墙体统一粉刷成了古朴的蓝灰色。“这样,既可以杜绝随意乱停车,也实现了人车分离,保证了行人的安全。”呼家楼街道武装部部长郭杰告诉记者,街道还将道路南侧学校周边的墙面绘上时尚且能互动的3D立体画,进一步美化了校园周边环境。

今年下半年,呼家楼街道还有35条背街小巷将被一一治理。均将参照人民日报社北侧路的治理经验,在保证整洁、畅通的基础上,根据每条小巷的不同特点,从绿化、美化上做文章,为居民打造一个更漂亮、宜居的生活环境。

【做法】

做好梳理分类,统一规划设计

为了更好地提升城区整体环境秩序,今年以来,朝阳区加大力度开展背街小巷整治工作,重点开展违建拆除、立面整饰、牌匾规范、路面整修、设施规范、绿化提升、架空线梳理、卫生整洁、秩序整治等方面具体整治,让城区风貌由里至外靓起来。

记者从朝阳区环境办了解到,截至目前,该区现有1611条背街小巷,其中已完成整治提升106条,2020年前将会全面完成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工作。

违建拆除后,环境如何保持?土地怎样利用?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居民最关注的问题。以往环境整治大多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整治工作“各自为战”,缺乏系统的规划。为此,朝阳区环境办联合社会办、农委等部门,对全区背街小巷进行了梳理、分类。

今年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工作,按照“统一设计、统一标准、分步施工”的方式组织推进,重点从建筑外立面、广告牌匾整治、绿化美化等群众关心的方面对环境进行规范和提升。计划完成622条背街小巷的环境建设工作。

截至目前,朝阳区对违法建设的拆除初见成效,下一步将加大背街小巷车辆违停现象整治力度,对背街小巷进行粉刷、美化、绿化,对重点路段进行路面翻新,打造特色文化墙,对小区垃圾箱进行修缮,并在多个小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

让居民自治成为整治工作“利器”

环境整治整到了家门口,自然会涉及到社区居民的利益。怎么整怎么治,还是要听老百姓的建议,引导社区居民自治成为整治工作的一个“利器”。就拿奥运村街道为例,该街道通过居民议事厅,搜集辖区居民意见建议,制定了地区环境建设2017-2019三年规划,围绕24条主要道路、10条次干道、19条背街小巷的路网结构,划分12个区域进行统一规划和治理。

按照三年规划,奥运村街道年底前将基本完成南沙滩、306医院2个特色区域建设和军民共建路、绿城诚园东侧和北侧路等5条背街小巷治理的工作。环境整治主要包括环境卫生、环卫设施、街巷秩序、建筑立面、牌匾标识、户外广告、园林绿化等7个方面,都有明确的标准和措施。

不仅如此,不少地方还搭建开放议事平台,化解社区居民间矛盾,解决小巷中出现的问题。东城区景山东街社区三号网格包括中老胡同、西老胡同、沙滩后街14号和景山东街16号至21号。居民居住形式属于楼房平房混合,尤其是中老和西老两个胡同居民集中。

2014年,社区与街道城市建设科重点拆除了三号网格内中老和西老胡同的煤棚,使胡同内的环境有了很大改观。但随之而来的是黑三轮在原煤棚处的乱停乱放、停车位混乱、租住民工扰民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采用了成立自治小组、民事民议、民议民决、民事民办多个方法。以改善胡同环境卫生为目标,景山东街社区三号网格自治小组正式成立。小组成立后,组织大家召开多次会议,讨论中老胡同租住农民工扰民的问题。成员踊跃参与发言,社区工作人员将意见收集整理。讨论结束后,组织大家讨论解决方法。根据网格自治小组的讨论与决议,社区工作人员改善社区居住环境的措施进行了落实。此外,网格管理员与社区居民一同对社区环境进行监督,随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小巷管家,管好家门口的事

在整治背街小巷中,“小巷管家”发挥着不小的作用。比如,奥运村街道办事处实施“片区长”“街巷长”“楼院长”管理制、“五位一体”的行业作业制、“八位一体”的执法联动机制等三大措施,引导居民自治维护环境秩序。

其中,“片区长”“街巷长”“楼院长”管理制将把责任落实到社区,建立以社区书记、主任为“片区长”、社区居干为“街巷长”、居民代表为“楼院长”的环境管理负责制。街道还聘请环境卫生监督员,加强日常管理监督,结合社区“走动式工作法”,形成了“社区日查、街道周查”二级监督检查机制,解决专业部门不能及的次支干道、背街小巷环境整治问题,实现居民楼门规范、小区院落干净、背街小巷整洁、主要大街有序的地区环境秩序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小巷管家”也有着很深的体会。自从做了“小巷管家”,东城区夕照寺西里社区梁萍有了不一样的心得,“每天,我都要巡视好几次,我深知小巷的现在来之不易,整治前的样子历历在目。”她说,“如今,这么一条崭新靓丽的小巷是多少部门、多少人付出了心血和汗水换来的,要像爱护眼睛、保护婴儿一样守护它。”

东城区幸福社区老党员杨玉崑是火桥北里的“小巷管家”,对于自己认领的街巷,他如数家珍:“我工作的小巷长100米,宽6米,起点是左安门内大街,终点是火桥北理2号楼。小巷内有6栋楼,平房30间,居民489户,共1750人,这些数字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我认为管家不光管家里的事,还要管家门口的事。”

据了解,通过“小巷管家”的介入,小广告乱贴、自行车码放占道、垃圾狗粪乱丢、邻里纠纷不断等不文明行为已经得到了逐步缓解。

目前,东城区龙潭街道10条大街、86条小巷均已配备了小巷管家,实现了地区全覆盖。

□本报记者 盛丽 孙艳/文 白莹/摄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