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疏解整治”彰显党员先锋作用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7年8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依法依规 用心用情
“疏解整治”彰显党员先锋作用

 

杂乱不堪的棚户区、暗藏隐患的群租房等一度成为北京城市管理的“痛点”。今年年初,北京市政府决定,2017年至2020年期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并发布2017年工作计划。随之,北京各区、各部门联合行动、多管齐下,展开了大规模的疏解整治行动。在此过程中,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成为专项行动平稳有效推进的有力保障。不论是在拆除违建时,还是在整治低端产业清理时,都能够见到共产党员忙碌的身影。他们把老百姓的表情包作为工作的晴雨表,用心、用行、用情推进着“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的完成。

依法行政 一年拆违9万余平方米

根据市发改委提供的数字,截至7月30日,全市共拆除违法建设3479万平方米,完成全年计划的87%,拆除量是去年同期的2.8倍。其中,城六区拆除1197万平方米,完成全年计划的84.5%;核心区拆除38万平方米,完成全年计划的158.3%。

拆除违建,是进行环境整治都无法绕开的难题。怎么才能解决这一难题?对此,海淀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监察局马连洼执法监察队通过依法行政等多措并举的方式,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在没花一分钱拆违补偿费、没有发生一次群体冲突、没有自伤和伤人事件的前提下,截至目前,顺利拆除违章建筑9万余平方米,为环境大整治的顺利推进争取了时间、节省了投入。

“拆违要触动某些人的利益,所以这项工作绝对不好做。”海淀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监察局马连洼执法监察队担任拆违、法制队长苏晋达介绍,能够获得如此成绩,绕不开马连洼执法监察队的工作法:依法拆违。

在圆明园花园别墅二期西墙外,有一处存在了14年的违建院落今年1月终于拆除。苏晋达介绍,该院落由于开发商跑路造成讨薪者聚集而成,面积达13000平方米,是众多游商聚集地,里面藏污纳垢,存在众多的黑仓库和无照经营窝点,安全事故频发。该地区涉及租户上千人,违建几百处,可谓拆违压力巨大,并且此处租户多为外地务工人员,缺乏管理。

拆违入户做工作时,被挡在门外是家常便饭的事儿。为做好工作,遇到不开门,苏晋达就在门口解释政策,如果当事人语出伤人,他就会坚决地说:“您别激动,听我跟您说,您有您的诉求我们可以理解,但是违建必须得拆。这也是为了您的人身安全。”

通过开展执法宣传活动,苏晋达为广大租户耐心讲解法律法规和政府政策,并为违建当事人主动争取应得权益,将他们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赢得了当事人的尊重。

在苏晋达看来,拆违首先是依法。“违章建筑违法,理亏。如果违章建设不打击,就是对守规矩的人的不公正。”如何治理,最大的武器就是依法办事。

“拆违是对的,道理所有的人都知道。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员干部进一步焕发了精神,增强了担当意识。再说,理亏的事怕见阳光,拆违就站在了依法管理的高地,站在了社会舆论和道德的高地,再加上干部敢担当,拆违自然就成功了。”苏晋达说。

支部“排头兵”

腾退整治全程参与

据了解,首都综治办牵头,1至7月,全市共有82个市级挂账重点地区完成整治任务。在整治过程中,共拆除出租大院716个,关闭取缔违法违规企业524家。

“2017年,孙河乡将全力推进湿地公园建设,疏功能清低端,通过沙黄路区域整治带动全乡百万平米以上低端产业清理,实现连片疏解。”这是今年朝阳区政府重点工作推进会上的一段话。为了这个目标,今年开春以来,孙河乡全速推进低端产业清理,首场战役放在了低端产业密集区——沙黄路。

上辛堡、沙子营、黄港村等均在整治范围内,整治工作刚一启动,就率先完成20万平方米的低端清理任务,其中黄港村完成19个大院低端清理,收回土地500亩,地上物达到14.6万平方米。

提到腾退整治,黄港村的王世武应该是冲在第一线的“排头兵”。在黄港村的党支部,支部委员王世武有一个特别的“绰号”——“王队长”,他是黄港村的农业队长,主管村内环境工作,村里20人的“保洁小分队”管他叫队长,村里的巡逻队他也是队长。

今年,在孙河乡出现频率最多的词应该就是“功能疏解”、“集体土地回收”了,王队长成了村里的“最忙队长”。在黄港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王队长”肩负起“宣传员、讲解员”任务。

疏解整治任务重,黄港村的重头工作就是“非宅腾退”。这个地处朝阳区最北边的小村庄聚集了二十几个工业大院,全部都是“散乱污”低端产业。

作为非宅腾退清理工作的主力,从测量、约谈到拆除,王世武全程参与、出谋划策,协助村主任完成相关工作。他找村民谈心、聊拆除方案,勤跑腿、亲上阵的工作作风村民看在了眼里。整个拆除过程,无闹事,无强拆,无上访,无事故,无后患。

经过共同努力,该村在功能疏解整治集体土地收回工作开展期间,率先完成沙黄路西侧(黄港村段)集体土地回收,解除合同50余份,收回集体土地近200亩,建筑物超过10万平方米。目前,黄港村非宅已经基本完成腾退,剩余最后2家正在核对面积,近期也将完成腾退。

今年的疏解整治任务已经收尾,这个“最忙队长”仍旧每天穿着他的志愿者文化衫一会出现在村东头,一会跑到了村北头。深知环境整治工作玩不得半点虚假的王世武,仅今年以来,从大年初二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大半年过去了,他没好好歇过一天,甚至家中有亲人过世,他也没能及时赶回。

但王世武觉得,看到黄港村如今干净整洁、村风文明的新面貌,一切都值得。

建“棚改之家”

打消百姓顾虑

说起疏解整治促提升,不得不提本市核心区内体量最大的棚改项目——东城区望坛项目。

这个项目启动之初,为了更好地把群众工作做实做细,望坛棚户区改造项目临时党委成立了“棚改之家”,建立了法律服务站、便民服务站、居民监督站、政策咨询站、人民调解站等五个服务站点。

在“五站”中,活跃着“四支队伍”,即政策宣讲队、法律援助队、志愿服务队、人民调解员队。他们义务为居民提供公证、监护人指定等服务;针对搬迁、家庭矛盾等产生的心理问题为居民提供心理辅导,为有家庭矛盾的居民进行调解,由社区居委会、分指和居民家庭三方共同协调解决问题。截至目前,“四支队伍”共接待居民法律咨询13030人次,开展人民调解案件534件。

6月20日,一封从延庆监狱发出的信,辗转送到了望坛棚改项目总指挥部总指挥长张立新的办公桌上,字里行间充满了感激之情。写信人叫刘鑫(化名),家住永外郭庄。因犯罪被判有期徒刑十一年,余刑尚有三年。

“我是一名身患病残的服刑人员,父母不久前双双过世,与兄长的关系又紧张。我对自己今后出狱的生活、居住十分担忧。”从去年底得知望坛棚改的消息后,刘鑫既欣喜又忧虑。欣喜的是这次棚改终于可以解决自己的生活居住环境问题;忧虑的是作为一名触犯国家法律的服刑人员,该去如何解决自己的住房问题。

在监区警官的支持帮助下,刘鑫怀着忐忑的心情给望坛棚改总指挥部、东城房屋征收中心、永外街道办事处等相关部门发出了求助信件。即使这样,他心里还是没抱太大希望。“望坛地区的居民家庭数量巨大,人口众多,怎么会想起给一个犯了罪的人去解决问题呢?即使想到你也可能会拖到最后才顾及。”但出乎刘鑫预想的是,在求助信发出后不久,望坛棚改总指挥部四位工作人员风尘仆仆地驱车一百余公里,来到延庆监狱与他会谈有关房屋征收问题。

“他们为我带来了《征收补偿方案》等文件,细致、耐心地讲解有关法律政策,帮我解读相关条款。同时积极地调解我和兄长之间的误会和矛盾,叮嘱我一定安心改造,放心踏实地等待住房的解决。政府不会让任何一名合法居民没有住房的。”棚改工作人员的到来仿佛使刘鑫在荒漠饥渴中看见了一股清泉。

望坛棚改预签约开始后,刘伟和张坚又汇同房管部门、公证处的人员一同来到延庆监狱为周仁河办理了相关变更手续、委托手续,使刘鑫的住房征收问题得到了彻底的解决。

“望坛棚改的工作人员没有因为我正在犯罪服刑,就区别对待,冷漠视之,而是以‘阳光征收’的原则一视同仁,不因有难度就搁置。” 刘鑫感动地说,“望坛棚改项目是阳光征收的典范工程,是造福于民、惠泽百姓的民心工程。它拆的是房,暖的是心,建的是楼,筑的是百姓拥护党和政府一心为民的光辉形象。”在信中,刘鑫强烈请求望坛棚改总指领导对刘伟、张坚的工作予以表彰。“他们就是‘望坛棚改阳光征收’的代表和缩影。我将把你们的关心帮助,化为改造的动力,以感恩的心态面对一切,争取更大的改造成绩。”

为了能让约5700户居民早日住上新居,望坛棚改项目总指挥部的18个分指挥部、149个工作小组、近千名工作人员从年初开始就已经全部停休。

□本报记者 盛丽 边磊 孙艳 白莹 文/摄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