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带着职工边玩游戏边学安全
脊柱外科领域3D打印的开拓者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7年8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带着职工边玩游戏边学安全
——记北京首成包装服务有限公司安全保卫部部长赵保国
 

“能干上安全工作,是我这辈子最幸福的事情。我尽最大的努力,避免了事故发生,挽救了很多的家庭。”赵保国是北京首成包装服务有限公司安全保卫部部长。干了十多年安全工作,他说自己痛苦并快乐着。每当发现新的隐患,他觉得痛苦和自责,觉得工作没做到位。但看着公司的安全形势一天比一天好,他快乐于汗水没白流,辛苦没白费。如今,还有几个月就要退休的赵保国,对这个岗位恋恋不舍。

因材施教

绞烂旧皮鞋警示职工

“美国有一个安全专家叫海恩,他提出的海恩法则说的是每一个重大的安全事故,都是由1000个小事故、29个中事故积累的……”今年1月,赵保国从首钢实业集团所属的首瀚鑫包装公司安全保卫部调到集团下属公司北京首成包装服务有限公司的安全保卫部。作为集团的优秀培训讲师,他拿出悉心准备的课件,给各个班组长讲起了安全知识。

课还没上两次,他就发现了问题。“以前我的授课对象都是不到30岁的年轻人,学历也高。这里的班组长都40多岁了,对我的课不太感兴趣,我提问的时候也没人回应。”

原来,公司主要做的是钢卷包装工作,职工普遍来自工厂周边的农村,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对安全的理论性内容接受能力差。赵保国决定一定要转变方式,使用适合公司工人情况的方式,给他们灌输安全理念。

经过一番思索,赵保国决定借鉴日本的安全管理经验——“手指口述”。顾名思义,就是手指着设备的危险部位,用嘴来告诉职工危险在哪,该如何避免。第一次试验,赵保国来到包装车间的镀锌生产线上,他把当班的工人都召集起来,用实际的动作给大家演练了一遍。

“之所以去那,是因为那里有一个危险源,曾经发生过两次事故。”为了给职工更直观的感受,他还特意找到一个带金属边的工作用旧皮鞋。“如果你们的脚迈过这个地方,就要发生挤脚的事故了。”说完,他就把皮鞋扔了过去,眼看着皮鞋被机器绞烂了。

让职工从心里接受危险就在身边的概念后,赵保国着手设置了更多的保护装置。他在这个会挤脚的设备上,焊上了一小段钢筋。“往前走走试试,感觉到脚底下有东西硌脚了吧。记着,下次感觉到踩着钢筋了,就绝对不能再往前走。”现场赵保国让一位女工走上前,找准安全范围,尽可能地避免因疏忽造成的伤害。

平易近人

形成趣味安全文化

赵保国今年60岁,比公司的工人年纪大很多,但他没有架子,跟职工走得很近。职工看到赵保国总是很热情,有的叫他“赵大爷”,有的叫他“赵叔”,他都笑呵呵回应。

“干安全不单单是一个方面,还要做好其他的日常工作,多和职工们一起聊聊天,能从中发现一些跟安全有关的东西。”赵保国透露了他的工作秘籍。

赵保国下去检查不会吹胡子、瞪眼睛,如果发现小的安全隐患,他都会亲自动手消除隐患,还用朋友的口气讲解。“把他们当成兄弟姐妹,这个安全工作就好做了。”赵保国说。

“你这样操作违反规定,要扣50块钱,你想想这个值不值。50块钱咱买一大块肉,老婆孩子一块吃,好不好?”赵保国经常用这种方式批评工人。往往被批评的工人不生气,还乐个不停。“赵大爷,您说的都是实话,我们愿意听。”

车间内设备多,每个设备的危险点又都不同。虽然设备上都有“小心碰伤”“小心压手”等提示牌,但赵保国希望职工们都能把危险点牢牢记在心里。因此,他会不定期地在班组开班前会前抽查。他通常走到一个设备前,用身体遮住提示牌,随便挑一位职工回答,被挡住的牌子上写的内容是什么。

赵保国曾要求职工把设备隐患背下来,可他发现填鸭式的教育起不到好效果,因此就用游戏的方式。每次答题现场都很热闹,大家还会争论,最终公布答案的时候,每个人对危险点的印象就深刻了。

让职工在欢快的气氛中,感受安全的重要性,学习安全的知识,已经成为赵保国一贯的做法,并形成了趣味安全文化。

在6月的安全生产月中,赵保国除了使用摄影展、播放案例视频等传统手段外,还策划了一系列的趣味游戏。游戏“单手穿衣”,要求参赛的职工只能用一只手穿工作服、系扣子,速度最快的获胜。还有一个游戏是只能使用单手的小拇指和大拇指,用这两个指头操纵筷子夹住钢球,看谁第一个跑到终点。此外,还有遮住眼睛、堵住耳朵进行比赛的项目。

“就是为了让大家在游戏中感受一旦失去了手、伤了眼睛,会给日常生活带来多少不方便。”赵保国说,平时大家没觉得怎样,但真捂上了眼睛、只用一只手,职工们都说太困难了。“比日常在会上讲注意安全的效果好多了。”

细致入微

关注职工心理状态

从事十多年的安全工作,赵保国积累了很多的经验,有一些体现在规章制度里,有一些虽然没写进制度,也被直接贯彻下去。

例如,他要求班组长上班之前密切观察职工的思想动态。他经常举例说,假如一位职工平常爱说、爱笑、爱打闹,但突然今天不说话了,这就是一个危险源,需要立即介入,了解这个人是家里出了什么事,还是工作中有什么不愉快。如果情绪不好,要立即让他停止工作,安静待一会儿。

经过不断地灌输,两个月前,有一名班组长和安全员找到赵保国,说发现一名刚来上夜班的员工情绪不对,一改往日爱说笑的样子。几番询问后,工人仍不愿意说出原因。

由于员工大多住在附近村,赵保国就找到同村的工人询问,这才得知小伙子是因为拆迁和家里人闹了别扭。他嘱咐班组长,一定要多加关注。最终,当天8点多来上班的小伙子,晚上10点多时,班组长就让人把他送回了家。

“班组有人脱岗本身是不允许的,但从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的角度,公司领导对我们的做法是支持的。”赵保国说,自己的政策和做法之所以能够顺畅地灌输下去,和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分不开。

到公司半年多的时间,赵保国制定了很多新制度,其中一些看似奇葩,但对生产密集型企业的安全保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他规定,在没有什么原则性错误的情况下,职工正式上岗操作之前,领导不允许对职工进行激烈的批评教育。

“这样很容易让职工思想上产生波动,在工作中分心从而发生安全事故。”赵保国解释说,这是因为多年前他曾经看到一家兄弟单位的一桩事故。一位工人和爱人吵架了,第二天因情绪低落操作中违规操作而发生意外事故去世了。这始终印在他脑海里。

如今,公司的职工思想都有所转变。“原来,他们觉得只要不伤着我就行,现在大家都开始琢磨哪个地方需要改进,怎样才能更安全。”赵保国告诉记者,经常有职工直接找到他,说说安全上的事,也愿意聊聊家里发生的事。

□本报记者 刘欣欣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