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孙艳) 即日起至9月15日,京津冀三地环保部门以大气、水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以解决区域内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实施联动执法,共同打击跨区域环境违法行为,推进京津冀地区大气、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昨天,记者从市环保局获悉,今年以来,京津冀三地环保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4万余人次,发现环境污染问题2138起,拟处罚金额上千万元。
为共同打击京津冀区域内环境违法行为,2015年11月,京津冀三地环保部门签署合作协议,建立了京津冀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确定了定期会商、联动执法、联合检查、重点案件联合后督察、信息共享等5项工作制度。机制建立后,三地环保部门每年各牵头组织1至2次联动检查行动,特别是重污染天气阶段开展应急联动执法。今年以来,京津冀三地环保部门已开展了两次联动执法,共出动执法人员4万余人次,检查各类污染源单位4万余家次,发现环境污染问题2138起,拟立案处罚环境违法行为526起,拟处罚金额上千万元。
据市环境监察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下半年,三地环保部门将以解决区域大气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从大气污染防治拓展到水和土壤污染防治,加强对辖区内污染源点位排查,推进“三级联查”及执法联动,加大暗查和突击检查的力度,从速处理环境信访举报案件,加强违法案件通报力度。同时,三地将共享环境监察执法信息,特别对跨省、跨市的城乡结合部地区加大督查力度。
据介绍,三地环保部门将以燃煤企业、工业企业、“散乱污”企业、高排放机动车、“三烧三尘”等为重点,开展联动执法,问题随时发现、随时处理、查处到位,依法严厉打击涉气企业偷排偷放、超标排放、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等环境违法行为,推动各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同时,三地环保部门重点围绕工业污染防治、城镇污染防治、农业农村污染防治、饮用水与地下水保护四个方面,以工业污染源、城镇污水处理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排污口等为重点,对京津冀三省市交界各流域周边区域范围内涉水污染企业开展检查,依法严厉查处超标排放、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在线监测弄虚作假等环境违法行为,坚决取缔关闭严重污染企业和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排污口和建设项目,以及造成地下水严重污染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