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国内
3上一版  下一版4
 
浙江桐庐芦茨村: “滤”水“清”山变金山银山
粤港志愿者倾力相助 失踪流浪11年的港人终回家
新四军打响抗日第一枪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7年8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浙江桐庐芦茨村: “滤”水“清”山变金山银山

 

浙江省桐庐县富春江镇芦茨村有这样一条路——路的一边清澈的溪水哗哗流过,溪边苍翠的山坡更让人心旷神怡;路的另一边,整齐划一的民宿一字儿排开,主人们以农家特有的热情接待着山外来客。

“一边是绿水青山,另一边是‘金山银山’。”富春江镇副镇长华雪芬骄傲地说,“这就是我们名副其实的‘两山大道’!”

如今的“两山大道”并非来得轻而易举,这背后是当地人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更是农村环境治理实践和保护意识渐入人心的长久积累。

这里的“垃圾”可当礼物送人

杭州大型超市的货架上,由桐庐县农村生活垃圾“变身”而来的有机肥深受顾客欢迎。

“这就是垃圾变废为宝的秘密。”在芦茨村的一处“垃圾资源化利用站”,桐庐县环保局自然生态科科长葛丹指着一台设备介绍,这样一台设备一天能处理约500公斤可腐烂的生活垃圾,经过一系列加工流程,“这些以前臭气熏天、让人头疼的垃圾‘身价’一下就提高了,现在还被当成礼物送人呢!”

垃圾的后期利用离不开前端的正确分类。桐庐县从2012年开始实施垃圾分类。“黄蓝两色垃圾桶简化分类方法,加上‘红黑榜’等激励措施配合,现在不管男女老少都知道如何正确分类。”葛丹说。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曾经的桐庐乡村,正是这句顺口溜的真实写照。事实上,以“全域旅游”为目标的桐庐对污水治理行动得更早。

在芦茨村的村口,一个小型花园绿意葱茏,让刚进村的人眼前一亮。走入其中,一间小屋墙上的屏幕显示着总磷、氨氮、化学需氧量等指标。

“看不出来吧,花园的下面其实是一个污水处理中心。”看到记者惊讶的表情,葛丹笑着说,2009年桐庐就开始治污水,之后的3年里共投入约3.25亿元建成污水处理工程1644个,全县实现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为全国首创。 

小山村的班车直达大上海

一辆满载着260多公里外上海游客的大巴又如期开进了芦茨村,“画中阁”民宿的老板娘陈敏和丈夫早已收拾干净房间,准备好农家土菜,等候着客人们。

“2012年,我们村开通了直达上海的班车,每天两班。村里的民宿生意也更好了。我们家都预订到两个月以后啦!”陈敏笑得合不拢嘴。

陈敏家是近年来芦茨村民宿蓬勃兴起的一个缩影。“美丽乡村的终极目标不仅要村美,还要民富。”桐庐县农办干部侯志高说,4年前桐庐选择了一批美丽乡村建设基础较好且有文化特色的村,进行民宿开发试点,同时提供一定资金补助,引导农户进行民宿改造提升。

据统计,目前芦茨村改造投入在500万元以上的中高端民宿有22家,即使淡季时,每间房一天的房价也在380元以上。炙手可热的民宿业带动了许多青年返乡创业,新理念让民宿走上了有序经营和规范管理的道路。

为整合集聚民宿资源,桐庐县于2012年成立了包括芦茨在内共3个村的富春江(芦茨)慢生活体验区。

“截至目前,体验区内的182家民宿有近4000张床位,2016年共接待游客110.9万人次,旅游经营总收入达1.19亿元。”华雪芬说,“民宿发展得这么红火,小山村开通直达大上海的班车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东汉隐士的“失落”和德国专家的流连

与芦茨村隔着富春江遥遥相望的,是东汉隐士严子陵在富春山麓的隐居地。作为当地的重要名胜,严子陵钓台曾经是一些游客到桐庐的必访之地。

近几年,这样的情况正不知不觉发生着变化。作为村里“农家乐”最早的探索者,59岁的芦茨村村民朱金钗对此体会最深。

20年前,朱金钗在自家小楼里开了一家农家土菜馆。“那时来吃饭的游客大都是来看严子陵钓台的,吃完饭立马就走了。”

现在,当年的土菜馆已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充满设计感的简约4层小楼。楼内,“等风”“云舒”“伴山”等11个装修各异的房间已经开始试营业。

“看到老家民宿这么火,去年我从杭州市区回到村里,把老房子推倒,花了300多万元重建了这幢民宿。现在更多的人到桐庐,哪怕不去严子陵钓台也一定会到芦茨村来,所以我对未来很有信心。”朱金钗的儿子胡峰说。

“这几年芦茨村的魅力不仅国内闻名,甚至让洋专家都流连忘返!”桐庐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叶剑铭向记者说起了另一个故事。

2016年9月,第八届世界两栖爬行动物学大会在杭州召开,这场专业的学术盛会汇集了一批国际顶尖专家。然而举办地因故临时调整到了桐庐县,一些德国专家得知消息后,对一个中国“县”的接待能力抱有疑虑。

“可后来的情况连我们都没有想到,这些德国专家到了桐庐后,纷纷惊叹中国的农村如此美丽和舒适,甚至在会议结束后还不愿走,主动要求逗留了三四天,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叶剑铭说,“事实证明,这种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协同前进的模式是可行的,也是必须坚持下去的。”

据新华社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