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雪山位于云南省丽江县城北面约15公里处,13座山峰呈南北走向,海拔5596米的最高峰扇子陡长年白雪盈头,其余峦岭亦多在4000米的雪线上,积雪为冰,展布出19条冰川,串连起一条粉妆玉琢的蜿蜒神龙,难怪被当地的纳西族先祖奉为神山。
19条冰川,串起蜿蜒神龙
清晨抵达丽江,这城市乍醒还睡,朦胧着惺忪的薄雾。旅行社送我们去旅馆的路上,看见前路尽头横亘着一脉大山,最高处的参差峰峦,披覆着皑皑面罩,将蓝色穹苍衬托得如同水洗过般澄净,让丽江早起的人们顿感朝气洗面。
到旅馆放下行李,我们就被带到玉龙雪山的山脚,准备搭乘索道近观雪山的容颜。一路车驰所过处尽是人烟稀少的草原,心中不免窃喜今日雪山不致于遭人山人海淹没;谁知走到索道售票处,长龙见尾而不见首,投入推挤杂沓的人潮中,大约一个小时,才轮到入坐缆车。
景区共有三条索道,两条仅到达半山坡的云杉坪和牦牛坪,我们选择长达2914米,最接近山顶的全程索道,终站能将千里河山尽揽入眼,但也承受冻寒和缺氧的艰辛。缆车缓缓上升,玻璃窗外的景观由亚热带的平阔草原、温带的蓊郁幽林,逐渐进入寒带寸草不生的冻土石壤,乘客肝胆欲裂之际,缆车戛然而止。
走下缆车,只见冰雪覆地,间中露出嶙峋乱石,这里海拔“只有”4506米,离5596米的扇子陡峰仍有千米之遥,但已是人类能够亲炙玉龙天颜的最近之地。数百访客早已散布其间,有人临崖远眺沉思,有人取景摄像,还有不少人无畏空气稀薄,正沿着之字形的木制阶梯步步上爬,渴求进一步瞻仰高巍。游人虽然众多,辽阔的空间丝毫不显逼仄,如蚁的人群反而对衬出扇子陡的高旷宏伟,那股雄霸天下的气势,比在平地观望更感震悚。
蓝月谷,水色堪比九寨沟
我们逗留了20分钟,耳鼻已冻得通红,又怕高原反应发作,便坐缆车下山,前往下一个景点——蓝月谷。彼时,我们的感受仍未从云岭雪峰的苍茫中回复平静,一泓孔雀蓝的盈盈流水进入眼帘,两岸迤逦着无垠的苍松翠柏,间中插入几处皓洁若霜的沙滩,出尘脱俗的美景立刻如一盏温和甘醇的好茶,熨平了之前激亢的情绪。若将蓝月谷和九寨沟相比,它的名气和面积都小得多,瀑布也不多,但水色同样明澄瑰丽。
孔雀蓝的河水贯穿月牙状的山谷,因此得名蓝月谷。山体迂回,区隔出四处宛若大湖的景点,分别是玉液湖、镜潭湖、蓝月湖和听涛湖。河床落差造成流水的冲击力,在湖与湖之间切割出一块块半圆形的天然台阶,优雅而奇特。雨急时湍流翻腾起河底的白色泥沙,因此这水又名白水河。
纳西村落,寂静世外桃源
蓝月谷的美丽真会羁留住旅人的心不让离去。依恋不舍地再看这片绿树蓝川一眼,我们坐上吉普车往一条泥土山路驶去。
路旁只有无尽的林子,不久,车子停在一条小径前,我们往坡下走了两三分钟,推开门扇,跨过门槛,进入一家堪称简陋的纳西民居,中庭摆了两张矮桌,几张矮凳,桌上已放好一盘玉米和一大碗汤,那就是我们的午餐——纳西农家菜。看似极简,但汤里有菜有肉,花样颇多,味道也挺鲜美,热呼呼地喝下去,菜根香的幸福感萦回胸口。
趁别的团员还在用餐,我们走回刚才下车的地点摄影。温暖的阳光,和煦而不炽烈地照耀着山谷,到处是斑斓如织锦的红橙黄绿树木,将高高低低的黑瓦白墙村落纳入怀中。
纳西族在此世代居住不知有几百几千年了,纵然近数十年来观光热潮泛滥到丽江,这山里的小村子并未失守,仍然保留着祖传的容貌。风穿过林梢,发出瑟瑟响声,回荡在山谷,此起彼落。除此之外一片静寂,几乎要让人怀疑自己走到了“不知有汉,遑论魏晋”的桃林尽处。
纳西族是古代羌人的一支。根据2000年所做的人口普查,云南省住了29万5464位纳西族人,占纳西族总人口的95.5%。丽江市设有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纳西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这一天我们的司机兼导游就是纳西族女子,一路上她不断打电话。我没有问她纳西族人是否仍能读写祖先的文字。仅从外表和穿着来看,年轻一代与汉族人无异。我默默祝福这个少数民族,能代代流传着先人的语言和文字。
第二天晚上,我们去到鼎鼎大名的丽江古城游览。入目所见全是制式的新颖建筑,贩卖着雷同的商品,灯光亮如白昼,照着拥挤的逛街人潮。如此“古城”多少让人有些失落,不由怀念起前一日在乡间小路的和风丽日下,静静欣赏着山谷中的白墙黑瓦村落,那里,才是世外桃源。
□陶诗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