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巾帼文明岗”拼出教学科研双丰收
刘海鹰:公益善举改变患者人生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7年7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巾帼文明岗”拼出教学科研双丰收

 

北京市基础教育小学阶段主要师资从这里走出;接受过培训的外地教研员力邀他们再去当地专门办班;为我国小学教育培养做贡献,研制出小学教师专业国家级标准……这就是今年获得“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的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培养出的毕业生供不应求

首师大初等教育学院成立于1999年,是以北京通州师范学校、北京第三师范学校为主体并入首师大组建而来的学院,是北京市培养小学教师的主渠道。学院教职工共有152人,其中女教工103人,占到总数的67.8%;教授、副教授53人,女性占到83%。

据院长王智秋介绍,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拥有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办学层次的初等教育学院,已成立9个研究中心和科研型实验室,在全国率先构建起小学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女教师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管理方面的贡献非常大,她们发挥着主力军作用。”

党委书记张润杰说,学院由中等师范学校过渡到大学,全院教职工付出了巨大努力。他们深入基层调研,了解北京小学教育的需求和规律,获取了大量鲜活案例,结合一线情况改进人才培养模式。

在国内外教师发展的大背景下,学院研制出一整套“重师德,强能力”的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毕业生具备足够的实践能力。学院从大一起每年为学生安排时间不等的见习期,并且要求每名学生具有郊区和城区学校的实习经历,便于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城乡学校的差异,提升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了解。京郊实习期间,由学院教师带队下校并听课,有问题随时解决,在学生回校后指导学生分析实习案例。学院各类实践基地已达到151个,涉及各区县。

如今,首师大初教院已走在全国小学教师教育学院的前列,2014年首批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王智秋院长从2004年起连续三届当选全国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初教院的毕业生每年刚过完春节基本就被用人单位“抢购”一空,凡是想参加工作的100%实现就业,很多学生被史家小学、北京小学、中关村一小等名校看中。让王智秋院长心烦的不是毕业生不好求职,而是供不应求,她只能对不断上门或打电话“求贤”的学校婉言谢绝,请他们明年早点动手“抢人”。

科学研究厚基础重前沿

2012年,由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牵头组织,以初教院教师为主体研制出《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及《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这是我国小学教师教育历史上首部标准性文本,为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等方面提供了重要依据。

2013年,刘慧教授主持研制了《义务教育阶段品德与社会教师培训标准》国家标准,这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品德与社会教师培训的首部标准性文本。课题组深入甘肃、辽宁、山东等地调研,并在网上发布2000多份的调查问卷,力图使标准更加严谨。

老师们克服各种困难投入科研。为充分利用假期,老师们就把孩子带来办公室,边看孩子边工作;很多年轻女教师,不仅白天忙于工作,晚上等孩子入睡后,继续开发调查问卷。学院副书记齐成龙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作为第一副主编出版的《中华传统美德警句名言》,荣获全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读本,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之一。

近五年,学院共承担研究项目86项,省部级以上21项,包括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等;发表文章600余篇,其中核心300余篇。

社会服务接地气重引领

在社会服务方面,初教院除了承担京内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外,还要完成北京教育对口支援任务。组织下校观摩、听评课、同课异构——由于学院教师经常下基层校调研,真正了解一线教师的所思所求,培训时会把大学理论与小学教育实际相结合,“真情境 小问题 高观点”,说的全是干货,让学员们得到实实在在的学习收获。

培训任务有时安排在工作日,有时在寒暑假,无论何时,教师们总是二话不说,以最饱满的状态迎接工作。他们说自己代表的是首师大形象,代表的是北京形象。

2015年,学院为内蒙古教研员举办培训班时,一位曾经多次参与培训的当地教研员一开始小声嘟囔,“这样的培训有什么用,说的都是套话。”可是整场活动结束后,他的态度完全变了样,连声感叹:“这是我参加过最有收获的一次培训了,特别接地气,讲的全是我们一线最渴求的内容。”他意犹未尽地邀请主讲教师专门去他们那里“送教上门”。

2015年到2016年,学院举办了多期“河南对口协作地区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为南阳、邓州等地60名小学骨干教师进行为期60天的培训,期间还在班上成立临时党支部,组织学员外出活动,让他们感觉这里更像是家。

邓州湍河办事处姚巷小学语文教师张春梅以前总埋怨学生不听话,接受了初教院专家的培训后,她明白了学生所谓的“不懂事”是年龄特点决定的,“感谢北京专家指导我调整了教育观念。”邓州城区四小学区数学教师石伟在课堂教学获得首师大刘莹教授的点评后,感叹“北京专家的建议特别有针对性。”

2016年11月,学院组织教师前往邓州讲学。听到消息后,参加过培训班的几位渠首教师特意从乡下坐车赶到城里,看望北京老师。因为培训效果不错,河南方面今年提出,希望初教院能增加培训的次数。

2016年,学院又配合国家京津冀协调发展战略,新增了河北曹妃甸、阜平教师培训项目,共培训学员6000余人,参加培训的全院教师达到140余人次。

为教师提供贴心服务

要培养出一流毕业生,首先要具备一流师资。学院不断充实教师队伍,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为每位教师提供机会,给予经费、发展空间等方面的支持,鼓励他们做到教学、科研相互促进。研究生导师人数从2003年的3人增加到现在的40余人,占教师总数的40%。

工作上严格要求,生活上关心备至。面对占到总数逾六成的女教工,学院以人为本,在家庭方面尽力予以关照。为怀孕生子的女老师调课、解决教师子女入园入学困难、给离校远的教师安排学校宿舍休息——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家庭幸福指数是一个重要指标。”张润杰说。

□本报记者 任洁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