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高品质公租房 圆百姓安居梦
海淀打造百个无违章社区街巷
废弃农舍“变脸” 人均增收2万
“屋顶绿化”成职工的绿色氧吧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7年7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品质公租房 圆百姓安居梦

 

2012年春天,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下称“保障房中心”)播种了第一颗公租房幼芽,全市首个面向“三房”轮候家庭的公租房项目——远洋沁山水公租房诞生。自此,保障房中心的公租房项目大幕全面拉开。

截至2017年6月底,保障房中心持有并投入运营的公租房项目达到39个,可配租房源约4.2万套,入住超过3.2万户保障家庭。预计到2017年底,保障房中心运营的公租房项目将达到53个,房源超过6.2万套,将为4万余户家庭约10万人提供住房保障。

圆梦:

中低收入人群实现住有所居

“租住小院时,脏乱差不说,房子小的可怜。搬到楼里,有独立卫生间和厨房,拎包即住。”入住燕保·高米店家园7个月的租户伍延增告诉记者,高品质公租房让他的生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享受国家补助70%后,他每月只需交600元房租。

“十二五”期间,保障房中心通过自建和收购公租房近10万套,占“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公租房数量的30%以上,占公开配租公租房半数以上,5年时间,保障房中心迅速成长为北京市最大公租房建设收购、持有运营主体,也为北京市圆满完成“十二五”建设收购和配租公租房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以租为主”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北京市基本解决了近20年都未能圆满解决的“三房”轮候家庭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保障难题。

2016年11月9日,保障房中心2.6万套公租房摇号配租,占全市3.2万套配租80%以上。自保障房中心成立6年,持有保障性住房11.1万套,是“十一五”期间“廉租房”实物配租期间数量的10倍。

升级:

公租房辐射“新北京人”

2017年5月,家住燕保·高米店家园7号楼的隋蕾与丈夫终于拿到了公租房钥匙,“从来没有想过能有机会享受到北京人的住房保障待遇和高标准服务,对于外地人来说,无疑是天大的福利。”

继2017年4月燕保·马泉营家园和燕保·高米店家园两个公租房项目面向无房职工和“新北京人”专项配租,6月8日,房山乐活雅苑公租房项目再次面向无房职工和“新北京人”配租,配租房源共计800套,租金不超1200元。

保障新“北京人”的政策升级,说明北京市住房保障范围开始从中低收入人群逐渐转向一般无房居民扩展,更体现了“公租房”为主的保障房越来越改变着人民的生活。近期市住建委发布消息,各区面向“新北京人”配租的房源应不少于当年本区新分配房源总量的30%。在此背景下,保障房中心有序扩大配租覆盖范围,通过社会单位集体租赁以及无房职工和新北京人专项配租等举措创新配租机制。据保障房中心相关工作人员透露,面向无房职工和新北京人的公租房配租工作将趋于常态化。

聚力:

打造富有“人情味”的公租房

拎包入住、租金补贴只是公租房贴心服务的第一步。除了改善居住条件,保障房中心通过人性化管理,打造富有“人情味”的公租房,让租户住出幸福感。

任何人都希望房子是充满“人情味”的家。如何把公租房做到有温度、有人情味,则时刻考验着公租房管理团队。“把公租房运营当成一种使命、一种责任、一种信仰,我相信一定会圆了首都百姓的安居梦。”这是保障房中心党委委员、运营管理部部长、公租房管理服务中心主任何丹的工作格言,“公租房不仅要保证建筑质量无懈可击,更要保证服务质量立竿见影。”在何丹的带领下,从最初的几个人、十几个人,中心已形成200多人运营管理团队。

如今,公租房运营管理也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公租房配租实现全市统筹;无房职工和“新北京人”专项配租;公租房承租家庭适龄儿童实现就近入学等。

□本报记者 张江艳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