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新机场征地 他第一个签字拆老宅
肩扛测量仪冲在施工生产第一线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7年7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机场征地 他第一个签字拆老宅
——记大兴区礼贤镇大马坊村党支部书记张月学
 

大兴区礼贤镇大马坊村,是新机场红线范围内的第一个拆迁村,2015年7月,村党支部书记张月学在村里带头拆了自家的老宅,为此获誉“新机场拆迁第一人”,身先士卒为新机场征地拆迁开了个好头。

身先士卒

第一个签字拆掉老宅

建新机场征地,这个位于北京最南部的乡村被划入了新机场建设红线范围内。作为支部书记,张月学心里非常清楚,大马坊村算得上是个大村,271户村民,900多口人,管理起来很是艰难。要配合国家政策,要身先士卒,要将村民利益最大化,要为村子未来谋发展……在整个征地拆迁过程中,张月学给自己提了无数要求。

“全村271户村民,祖祖辈辈都是农民,面对拆迁,村民们最怕的就是谣言和对政策的误读。”拆迁工作启动之前,张月学召集村干部,先用了半个月组织村民反复学习培训,吃透政策。

“大伙儿都盼着拆迁,可又害怕吃亏,谁也不愿第一个迁。”张月学说,别看有的老百姓政策吃透了,但真到拆的时候,又犯难了,都抱着观望态度。这辈子,碰上这么大的事,还是头一遭。先签怕吃亏,不想第一个“吃螃蟹”,后签又怕奖励少。张月学自己心里面盘算着,这样下去,大马坊村的拆迁将会陷入僵局。

2015年7月10日,北京新机场征地拆迁启动的第一天。张月学第一个签订了拆迁补偿协议,成了新机场拆迁“第一人”。写字笔落,推土车动,那天,他家门前聚集了很多人,但人群里却唯独少了他。他在村委会门前远远望着,没有上前。邻居们告诉他,他的家已拆了一大半,车子正把家里的砖块一车一车往外运。老张却只是憨憨一笑,一转身,泪水却在眼眶里打转……

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张月学给大伙儿吃了颗“定心丸”。最终,大马坊村仅用时42天就完成了全村271户村民、3600多亩耕地的征地签约工作,有力支持了新机场的建设。从2015年至今,全村没有发生过一起因机场征地引发的村民上访。

面对“新机场拆迁第一人”这个称呼,张月学说:“我的身份不只是一个拆迁村村民,我还是党员,是干部,一定要身先士卒,起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面对质疑

晒出自家拆迁所得

张月学的身先士卒,村民们却不领情,甚至村子里蔓延着一种说法,有人议论,“肯定是政府多给他钱了!”“肯定多算面积了!”

面对这种质疑,张月学签约的第二天恰逢大马坊村的财务公开日。张月学就把两委班子、党员、村民代表全部请了过来,把自己家的房子面积和所得钱款情况跟大伙晒了晒,包括怎么算的、选了几套楼房、选的什么位置全部公开亮了出来,这让村民明明白白看到他自己拆迁所得的钱款和楼房面积均是严格按照拆迁政策,没有多得一分钱,没有多得一平方米。

这一晒,晒出了信任,老百姓心里有底了,心服口服了。老百姓看到干部签了,党员签了,签约的积极性也渐渐高涨起来。

在这期间,为推进拆迁进度,张月学上门做起了群众工作,一户村民,少则走四、五次,多则十几次,可谓踏破铁鞋,磨破嘴皮。

一天,已是深夜11点多,人们都进入了梦乡。张月学和工作组一起还在村民郭树堂家做工作,因郭树堂对宅基地面积和拆迁补偿资金问题不满,迟迟未能签约,而这已经是张月学第十几次上门了。

一天,是入夏以来最热的一天,张月学前去探望住院的村民张俊江的妻子。张妻身体不是很好,只要一提到“签约、拆房子”就非常激动,她舍不得离开住了半辈子的老宅子,更是没法忍受自己的家在眼前变成废墟。在其住院期间,张月学主动联系、慰问,用真心感动了他们,在张妻出院后就顺利完成了签约。

一天……一天……太多太多这样的一天了,张月学用他对村民的真诚,逐个攻克了一个个“难题”。

惦记回迁

心里装着“新大马坊”

上个月,张月学参加了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市委工作报告中描绘了首都未来发展的蓝图,大兴区也将建设成为面向京津冀的协同发展示范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引领区,成为首都南部国际交往新门户、城乡发展深化改革先行区。报告里面的这些内容让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45年的张月学感慨万分:“特别兴奋也特别骄傲,这对于大兴来说,是重大的历史机遇,对于大兴人来讲也是幸事。”

搬入回迁社区后要怎么发展,怎么让集体资产产生利益,给老百姓带来源源不断的收益……村里虽然拆了,但张月学的心里却装着个新“大马坊”。

明年9月,大马坊的村民们将乔迁新居,成为市民。“农民身份的转变只是第一步,还应该有思想意识的转变。从平房小院到高楼大厦,从小农意识到文明市民,农村城市化发展的道路任重道远。”参加完党代会,张月学回去开始深入学习党代会精神,特别是报告中提到的“完善惠农政策,拓宽就业渠道,健全增收机制。”他说,未来五年,将全力以赴履职尽责,重点解决拆迁村民的就业问题,让他们在精神追求上也迈上新台阶。

□本报记者 孙艳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