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被人“讨厌”是为了另一种“爱”
北京榜样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7年6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被人“讨厌”是为了另一种“爱”
——记门头沟区妙峰山镇专职安全员杨雪
 

“在被监管对象眼里,安监工作是一项讨人厌的工作,成天唧唧歪歪、指手画脚,开玩笑地说,掐死我们的心都有!”杨雪说,“但是,作为一名安监人,我明白这个让别人讨厌的工作,是对监管对象的一种爱,一种对生命严肃的爱!”

杨雪是门头沟区妙峰山镇的一名专职安全员,在岗两年多的时间,他加深了对安全二字的认识,也收获了不少荣誉。2015年、2016年他连续被评为门头沟区优秀专职安全员,2016年12月获评北京市安全生产专职安全员领军人才等称号。

电动设备成大隐患

多方沟通促进安全

接受记者采访时,杨雪正在首钢技师学院接受培训,他准备的案例分析题目是《小电动车成大隐患》,并向记者讲起了这个课题背后的安全检查故事。

辖区内的一家服装厂有一个很高的仓库,装货、送货很不方便,于是老板购买了一个电动的升降车。虽然运货物方便了,但是由于仓库没有充电口,每次都要开到缝纫车间充电。

“插座是直接从电表箱里接出来的临时插座,没人看管,还是国家已经明令禁止淘汰的五孔插座。插座上还插着电水壶、手机充电器。”杨雪有些心悸,“那可是有100多名员工的大车间,缝纫机一个挨着一个,这要是着火了怎么办。”

“这有什么啊,不是都这么用嘛。这插座有单独的开关,我都用了好几年了,哪有那么严重啊,我们家也这么用。”服装厂负责人用略带嘲笑的口吻回答。

“这里都是衣服、布料,属于易燃场所,这么充电容易过热起火。你想想,如果一旦着火,你的损失有多大?是一个电动车值钱,还是一个厂子的货物值钱?”有些生气的杨雪仍耐心解释。

光靠嘴说,效果不大,杨雪拔掉插座,让大家去摸那个五孔插座,感受它散发的热量。尽管大家在口头上说改,但之后几次的复查,杨雪发现现场改正的效果并不好,时不时还有职工在这里充电、充电动车。

后来,杨雪给辖区企业负责人开会,播放《安全用电警示录》的光盘,他特地提前告诉这家服装厂的老板,要他把厂子的电工、仓库的保管员一同叫来观看。光盘里的案例都是因为一些小事情不注意,最终引起了大火灾,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害和损失。播放的同时,杨雪一边观察着大家的表情。

“行了,回去我赶紧改,我想想该怎么弄,我们商量商量。”服装厂电工看完后向杨雪保证。服装厂老板更是大力支持。杨雪帮忙联系了专家和消防人员,帮服装厂设计了一个专门的场地用来充电,一座一充,而且由厂区的保安监管。

引导职工佩戴口罩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妙峰山镇有一家传统的皮鞋制作厂,虽然使用现代的管理方式,但制作方式仍是传统作坊式,由工人手工缝制。其中刷胶过程散发苯等有害气体,长期下来会对没有防护的职工造成危害,可工人却不以为然,为此,杨雪没少花功夫。

“一进车间,那味道熏得我直流眼泪。”第一次来这家工厂检查时,杨雪记得刷胶车间很多员工没戴口罩,有一些戴的是纱布口罩或者医用口罩,没有一个戴的是符合规范防尘毒的面具口罩。这些口罩对于防范苯等有毒有害气体没有作用,现场的通风装置也不是工业上应该使用的,而是普通家用的小换气扇,这也造成了现场空气污染严重。

看到工厂的老板不重视职业卫生,杨雪几次和老板约谈,并通过开会、培训的方式提高老板的意识。最终,认识到空气污染危害的老板痛快地同意,更换成专业的排风装置,并批量购买了专用的防护口罩。

本以为问题就此解决,可当杨雪再次来到皮鞋厂检查时,又意外地发现员工仍然没有佩戴防护口罩。

“你为什么不戴口罩?”杨雪走到一位大姐身边询问。“我这不是戴着呢。”大姐指了指脸上的纱布口罩。“这个不符合标准啊。”“那个憋得慌,不爱戴。”“那个密封性好,毒气进不去,能保护您的身体。”杨雪接着往下劝。“哪有那么多事啊,我们天天在这呆着,都习惯了。”大姐一脸轻描淡写。

意识到员工们的防护意识低,杨雪加大了对这家皮鞋厂的检查力度。有一阵,员工远远地看到他来了,就赶紧把手边的口罩戴上。杨雪无奈地说:“别糊弄我,身体是你们的,这么做损害的是你们自己的身体。”

后来,杨雪在和大家都熟悉到互相聊家里的事情后,开始拿出了“杀手锏”。他准备了很多关于职业病的宣传画册、视频,包括职工得病之后的样子,组织车间员工集体观看,了解职业病的危害。

“对工人讲大道理效果不是太好,看图片视频给予视觉上的冲击,让他们觉得这件事太可怕了,意识就会转变了。”这样的做法效果非常好,随后杨雪每次突击检查,刷胶车间里员工的口罩都戴得好好的。

“这些职工大多上有老下有小,如果身体不行了,这个家庭该怎么办啊?”杨雪真心希望管片范围内的职工注意职业健康,身体好才能不添负担。

把身边人当老师

勤学多问成高手

杨雪是2015年1月1日上岗的我市第一批专职安全员,虽然岗前有专业的培训,但对于杨雪来说,安全检查仍然是个全新的领域。

除了认真参加岗前的培训外,杨雪还养成了不懂就问的习惯。“认师傅,这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杨雪说,当时镇里安全科有一个工作多年的安监工作人员,精通现场隐患的检查等工作,他就直接认了对方当师傅,跟着对方到现场检查。

除了把身边的人当成老师外,他还把企业的安全负责人、操作工人当老师,去汲取他们知道的经验教训。一次到车间检查时,他听到师傅说现场使用的电动砂轮有隐患,可他前看后看,左看右看,机器上有防护罩、砂轮该有的防护也都有,怎么也看不出究竟是缺了什么。

于是,他询问现场的工人,工人很痛快地告诉他:“没发现吧,这个砂轮机磨削的时候没有托架,直接用手的话容易脱手,零件高速旋转的时候会飞出去。”杨雪听得是心服口服。

“这些工人都乐于帮助我,不会觉得我身为一个检查人员怎么什么都不懂。只要抱着求知的心理,放下你的身段,工人都是很热情的。”此外,杨雪还经常利用业余时间翻看安监电子书,里边涉及全部的法律法规、检查标准等。经过一年多的刻苦学习和检查经验的积累,如今,杨雪只要在现场走一圈,所有的安全隐患就都一目了然。

□本报记者 刘欣欣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