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
回忆40年前的高考,人们由衷敬佩邓小平拨乱反正的魄力,也不能忘记一位敢于说真话的知识分子——武汉大学教师查全性,正是他首倡恢复高考,促成邓小平一锤定音。这成为“文化大革命”后,中国教育界拨乱反正、翻天覆地的第一件大事。
查全性院士是我国著名电化学家,今年已是92岁高龄。他多次说过,当年他只是说了几句真话,真正决定恢复高考的人是小平同志。
33位科教界名人 共商一件大事
1977年7月底的一天,教育部来了通知,点名要查全性到北京开会。既没说开会内容,也没说会期有多长。从“文化大革命”至此时,他一直没上讲台,在学校实验室搞科研。不知开会内容,他也没有为发言作准备。
8月1日,坐飞机到北京,到机场迎接他的是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刘道玉。刘道玉在调任教育部之前,是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此时,他才知道,这次会议名叫“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33位同志,绝大多数是科教界名人,如北京大学校长周培源,清华大学校长何东昌,南开大学校长杨石先等等。查全性算是年纪轻辈分浅的,52岁,副教授。
为什么要开这样一个座谈会?查全性并不知道,一个大人物早就谋划着科学和教育界的一件大事。这个大人物就是邓小平。
邓小平指示
要找敢说话有见解的
1977年7月21日,中共十届三中全会结束,正式恢复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刚正式恢复职务,查全性他们7月底就接到参加科教座谈会的通知,可见邓小平对科学和教育的拨乱反正多么着急。7月23日,他在同长沙工学院临时党委负责人张文峰、高勇谈话时说:不管招多少大学生,一定要考试,考试不合格不能要。
7月29日,他在听取中科院负责人方毅和教育部长刘西尧汇报时,谈到找什么样的人参加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他说:找一些敢说话、有见解的,不是行政人员,与“四人帮”没有直接牵连的人参加。按照邓小平的要求,中科院和教育部火速确定了参加座谈会的33位专家学者。教育界15位,由高教司司长刘道玉选定。武汉大学谁来?刘道玉选上了查全性。
查全性痛陈
当时招生制度弊端
1977年8月4日,人民大会堂江西厅,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召开,这是邓小平再度复出后主持召开的第一个会议。邓小平是真心想听到专家学者的意见。5天座谈,只有半天因外事活动没有参加,其余时间,天天到场。
查全性回忆,参会的都是著名学者,他开始两天没有发言,听他们讲。后来,看小平同志这么认真,觉得机会很难得,把自己的思考讲出来,很可能解决问题。于是,开始在本子上写讲话提纲。
8月6日下午,清华大学。党委负责人说:“现在,清华的新生文化素质太差,许多学生只是小学水平,还得补习中学课程。” 邓小平插话: 那就干脆叫“清华中学”、“清华小学”,还叫什么大学!
这个话题一下触动了查全性,久藏心底的对教育危机的感受、感慨,喷涌而出:“招生,是保证大学教育质量的第一关。它的作用,就像工厂原材料的检验一样,不合格的原材料,就不可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当前新生的质量没有保证,原因一是中小学的教育质量不高,二是招生制度有问题。但主要矛盾还是招生制度的问题。不是没有合格的人才可以招收,而是现行制度招不到人才。如果,我们改进招生制度,每年从600多万名应届高中毕业生和大量知识青年中,招收20多万合格的学生是完全可能的。”
据刘道玉回忆, 查全性的话一出,坐在沙发上的邓小平被查全性的一席发言感动了,他吸了一口烟,探出半个身子,示意查全性往下说,“查教授,你说,你继续说下去……”
查全性越说越激动,痛陈当时的招生制度有四大弊端:一是埋没了人才;二是卡了工农兵子弟;三是助长了不正之风;四是严重影响了中小学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今年的招生工作还没开始,就有人在走后门。”查全性建议:“入学招生名额不要下放到基层,改成由省、市、自治区掌握。按照高中文化程度统一考试,并要严防泄露试题。考试要从实际出发,重点考语文和数学,其次是物理,化学和外文则可以暂时要求低一点。从语文和数学的成绩,可看出学生文化程度和抽象思维能力。”
邓小平当场拍板
提前一年恢复高考
查全性一言既出,举座惊讶。没想到,邓小平听完后,向查全性点点头,然后环视四座问:“大家对这件事还有什么意见?”查全性的发言得到大家的响应,人们开始补充着他的发言,心情也越来越激动。
查全性可能有所不知,就在这个座谈会前一个月,教育部在山西已经召开了全国高等院校招生工作会议,形成了1977年高校招生方案。也就是在座谈会召开的同一天,8月4日,教育部已将1977年的招生方案报送国务院了。查全性更不知,就在5天前,邓小平在听取方毅、刘西尧的汇报时指示:“一年准备,从明年开始两条腿走路,一半直接招生,一半从别的路子来,特别是理工科。开学的时间,统一在秋季好。”
而查全性,却提出要在今年就恢复高考。“今年就恢复高考,还来得及吗?”邓小平侧身转头,问教育部长刘西尧。查全性赶忙插话:“来得及!宁可推迟两个月高考,不然,又招来20多万人,好多不合格,浪费损失可就大了!”刘西尧的回答,进一步增强了邓小平的信心。
邓小平一锤定音:“既然今年还有时间改,就坚决改嘛!这涉及到几百万人的问题。今年开始就改,不要等了! ”从此,“文化大革命”后11年没有高考的历史结束了。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