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社会纪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危急时刻, 托起生命的“方舟”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7年6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危急时刻, 托起生命的“方舟”
——房山区蓝天救援队的故事
 

今年端午节,房山区蓝天救援队的队员吴建华过得惊心动魄。这一天里,两名年轻人在不同水域溺水,吴建华参与了其中一个救援任务。端午节那天下午,吴建华在家准备晚饭时接到任务——有人溺水。两个小时后,他用救援队研制的专门工具探出溺水者的位置,拉住了对方的手,感觉到的是僵硬湿冷,吴建华心中有数“人早就没了。”他在溺水者的手腕上系上了绳子,用冲锋舟拖到岸边。这是一个年轻人,不超过30岁。岸上有待命的警察和医生,还有家属。见到遗体,遇难者的妻子失控痛哭……吴建华悄然离开现场。

吴建华40多岁了,这是他度过的最紧张的端午节。同时,这也是房山区蓝天救援队队员们日常工作的缩影。危急关头,他们用爱托起了生命的“方舟”——争分夺秒、全力以赴去抢救生命……

成立: 1000余名志愿者义务救援

房山区蓝天救援队成立于2013年3月6日,2016年10月14日正式在民政局注册。现有正式救援队员86人,预备队员72人,志愿者1056人。

陈海军是房山区蓝天救援队成立者之一,也是该队的队长。他说,2012年他是北京市蓝天救援队的一名队员,因一次救援任务萌生了成立房山区蓝天救援队的想法。“我记得2012年8月在二渡千河口,有一名来自河北沧州的旅行者溺水。因为救援队的队员要从市区赶到现场,用了几个小时才到。而当地的商业打捞队已经下水,虽然没捞上人,还向家属要价1万元。”陈海军说,因为是来京旅行,溺水者的家属身上没有那么多现金而非常窘迫。他们焦急地围着陈海军询问救援队什么时候才能到?家属的迫切期待,让他想到要在房山成立救援队。“我和我的朋友们都熟悉房山区,能迅速组织起来。而且这里山多、水系多,每年都有事故发生,需要有一支救援队伍。”

2013年,在“驴友”们的支持下,房山区蓝天救援队成立。从2013年到2016年年底,房山区蓝天救援队共组织参与水上救援24次,组织参与山野救援111次。仅在2016年,房山区蓝天救援队就参加水上救援13次,山野救援65次。

成就:

去年救出300余人

据介绍,救援队已经实现与警方联动,绝大部分救援任务的信息都来自于警方。截至6月5日,今年房山区蓝天救援队出动了19次。仅仅在5月21日至6月5日这两周,救援队就接到了4次救援任务,其中三次水上救援、一次山野救援。

“队里有非常细致的分工。有人专门实施山野救援,有人实施水上救援,还有人负责从警方收集任务,并将任务信息发布在qq群里,由队员自行报名并在固定地点集结赶赴现场。”吴建华介绍,冲锋舟是水上救援的必备品。救援时,救援队员以三人一组身穿蓝色救生衣,乘坐冲锋舟。三人分工合作,一人驾驶冲锋舟,一人负责观察协助,另一人实施救援或手持挂着“锚钩”的“三角打捞架”沉入水底对溺亡者的遗体实施打捞。

“水上救援的成活率非常低。一般溺水者在我们赶到现场之前就已经沉入水底了。大多数的家属在现场一看到遗体,情绪马上就爆发了。去年有个年轻人溺水,我们打捞了三天,他媳妇儿在岸上跪了两天以泪洗面,谁劝都不起来。”吴建华说,这是他从事救援任务时最难受的时刻——以最快的速度到了救援现场,发现水面上已经一片平静……

山野救援是另一番景象——大多数人都能获救。但救援时间更持久,对队员的挑战更大。“在2016年的一次山野救援中,我们要在80亩山地中寻人,整整坚持了12天才把人找到。” 队员陈海军介绍,在实施山野救援时,由一组队员携带食品、药品、绑带、担架、救生绳等装备上山,另一组队员在山脚搭建指挥中心,负责联络协调。每个队员都要携带电台,防止手机信号中断或没电。

6月3日晚21点20分,房山区泗马沟有两男一女迷路,其中一人摔伤了腿。救援队从接到任务,并组织人员前往。共有14辆车、27人赶赴现场。三人被困的地方比邻一道悬崖,救援队和消防员靠人背和绳索将伤者从山上救出。凌晨1点40分,三人到达山下获救。去年,房山区蓝天救援队救出363人,全部来自于山野救援任务。

专业:

自主研发救援工具

在房山区蓝天救援队的微信公众号里,记者看到,房山区蓝天救援队的成员有工人、农民、医生、教师、退伍军人等。陈海军说,房山区蓝天救援队作为志愿者组织,无论上山下水都不收钱、不收物,甚至严禁喝被救家属的一瓶水。队员们不仅没有工资,而且还要负担因救援产生的费用。

队员李慧娟说:“我们都是自己出车去现场,大家集资购买救援装备。目前队里最值钱的家当就是那条冲锋舟,价值一万多元,是去年房山区应急办捐赠的。”

除了自行购买,队员们还自行研发工具。比如用于打捞溺水者的“探杆”和“三角打捞架”,就是队员们自己研发并找工厂加工的。“探杆”是两端带有螺丝扣的金属棍,两端相接可以延长,用于水下探测。“三角打捞架”是在打捞溺水者遗体时必须使用的工具,“三角打捞架”上可以挂数个“锚钩”,放入水中拖动可以钩挂到尸体。“一开始我自己做的三角架特别大,得几十斤,使用时发现十分沉重。放入水中根本提不起来。现在改进之后,这个架子只有十斤,好用多了。”吴建华介绍。

陈海军说,为了保证救援的专业性,新队员要进行专业培训,比如冲锋舟驾驶培训,绳索训练等。队员还要考取急救证,通过心肺复苏、创伤救护等考试。

□本报记者 李婧 文/摄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