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是一座城市的门面。五年来,北京的环境建设借势而动,利用APEC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疏解非首都功能等机遇,大干快上,精细化管理,让北京呈现出“江山如画,家园如归”的气象。
江山即重点区域,如天安门、长安街,庄严、沉稳、厚重、大气。家园即老百姓身边的环境,干净、便利、有序、舒适。江山和家园是北京的面子和里子,两者相互衬托,相得益彰,有里有面。
新改建垃圾处理设施42座
来到位于昌平区百善镇和小汤山镇交界处,这里有一座总占地面积约135公顷的大型垃圾综合处理园区,这就是阿苏卫循环经济园。
阿苏卫承担着东、西城以及昌平区全区的生活垃圾处理任务。园区内的设施包括3000吨/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3000吨/日陈腐垃圾筛分厂,1200吨/日残渣填埋场,850吨/日垃圾渗沥液处理站及辅助生产设施和综合楼,项目总投资约31.5亿元,采用BOT模式建设。
未来,这里将形成一个垃圾处理的全产业链。生活垃圾不仅能通过焚烧发电上网提供绿色能源,为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做出贡献;还可以将现况填埋堆体的陈腐垃圾进行筛分处理,恢复土地,节约土地资源;配套建设的其他设施,可处理回用垃圾产生的渗沥液,节约水资源;对垃圾焚烧产生的飞灰和残渣可进行资源化处置,降低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十二五”以来,本市共建设完成和改造了42座垃圾处理设施,焚烧处理能力提高了4倍,生化处理能力提高了50%,全垃圾资源化处理率超60%,原生垃圾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亚洲规模最大的鲁家山生活垃圾焚烧厂等一大批焚烧、生化、渗沥液处理骨干项目相继投产,建设速度较“十二五”之前大大加快。
燃气供应规模创历史新高
位于昌平区马池口镇白浮村南的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沙屯门站,是北京北部的重要天然气气源。这里接收陕京三线北京中石油西沙屯末站来气,经过气质分析、过滤、计量、加臭、调压等工序后向北六环高压A管网及海淀、昌平等西北部地区高压B管网供气,并为周边中压管网提供预留出口。
占地面积为13859.06平方米的门站,并不见有许多工作人员。站内的主要阀门启闭、气质分析系统、超声波计量系统、加臭系统、工况及漏点监测系统、安防系统等主要设备设施均实现了自动化控制及远程监控,科技化水平较以往厂站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门站2014年投用以来,极大地缓解了北京北部乃至全市气源紧张的难题。从2015年全年8.7亿立方米增加到2016年全年13.5亿立方米,今年前5个月已累计供气8.8亿立方米,相当于2015年全年供气量综合总和,已成为北京市高压A管网主要气源之一。
近年来,北京燃气除了西沙屯门站投入使用以外,还有北石槽门站、西集门站、阎村门站相继投入使用。两至三年内,密云门站、延庆门站、城南门站、大灰场门站将会陆续投入使用。届时,北京市将有13个门站分布在东西南北,为北京市的燃气使用提供有效的气源保障。
五年来,北京市燃气供应规模逐年大幅攀升,年均增长率约为15%。到2016年底,全市天然气用气量达到160.68亿立方米,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约由“十二五”初期的14%提高到“十二五”末期的29%。
将整治提升1674条背街小巷
以往门店密集、人流拥挤、车辆拥堵的街巷,如今恢复了宁静,西城区广外街道马连道社区的居民,深切感受到背街小巷改造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变化。
自2013年起,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每年都被列为北京市政府重要民生实事项目,2013-2016年,北京城市管委牵头,城六区共完成500条背街小巷实事项目的环境整治,四年累计完成整修粉饰外立面36.58万平方米、整修围墙6.8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设2.45万平方米、拆除违规牌匾标识1726个、整治底商牌匾1506平方米、道路整修40.38万平方米、规范各类设施1500余处、绿化补建4.93万平方米、架空线规范梳理43.68公里等。
从今年起,本市将对核心区2435条背街小巷进行整治提升。除了对2013-2016年已完成整治的761条背街小巷按照“十无、一创建”工作目标进行巩固加强,将利用三年时间对1674条背街小巷实施整治提升,并分解细化年度工作目标,计划2017年完成567条、2018年完成615条、2019年完成492条。
□本报记者 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