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国内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期待“叫得响”的 国产科普科幻产品
司法部原党组成员卢恩光被双开
汽车电子等领域外资股比限制将放开
中国科协: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
汉水源村走上生态脱贫路
端午假日预计8000万人次出游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7年5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期待“叫得响”的 国产科普科幻产品
——科技周热中的冷思考
 

20日开幕的全国科技活动周已近尾声。“科学之夜”“全国科普讲解大赛”等活动,得到观众诸多好评,吸引了各个年龄段的“科技迷”参加,但也有不少观众反映,叫得响的科普科幻作品少。

好风凭借力。科技活动周越来越“火”,何时能有更多优秀的国产科普科幻产品出现在人们视野之中?

国产优秀科普科幻产品去哪儿了?

记者参观北京民族文化宫科普周活动主会场、北京天文馆科普展等活动看到,虚拟仿真科技、航天科技、科普企业产品展示等科技推广和体验活动琳琅满目,吸引了许多“科技迷”驻足。

室外航天主题展区一角,变成了地球外几亿公里的“火星”,进入这个区域就仿佛来到了外星球,墙壁上褐黄背景下的火星飞行物、火星植物、火星建筑很是逼真。如果带上虚拟眼镜和耳机,体验者就置身于一场突如其来的火星风暴当中,成为一名在火星上的探索者,完成攀岩任务后才能找到重返地球的返回装置。

这些科普科幻产品的国产元素多吗?“市场上有不少模仿好莱坞大片的道具玩具。”一名企业参展人士告诉记者,我国的科普科幻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标志性品牌,模仿的成分较多。

科幻作家、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创始人董仁威表示,好的科幻作品比科普活动更吸引孩子,更能激发想象力,但目前我国的科幻杂志、科幻影视、科幻动漫与游戏、科幻主题公园等,几乎都供给不足。

科普科幻作品助力科学创新

业内人士介绍,科普科幻作品对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大有裨益,但目前我国科普科幻的产业化程度仍然不高。

“我国的科幻文学作品较强,科幻产业化程度较低。”深圳“科学与幻想成长基金”发起人马国宾表示,科普科幻小说是民族文化产业最具创新力的组成部分,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三体》、郝景芳的《北京折叠》分别获得2015年和2016年世界科幻领域最高奖——雨果奖,表明我国一批科幻小说家的作品已经处于世界前列。

相比而言,近年来我国原创的科幻影视作品寥寥无几,能产生市场巨大影响的更少。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科学传播中心主任郑永春研究员说,科普报告、科幻作品等,都可能在一些孩子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从此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前不久,我刚到贵州山区做了两场科普报告。如果科学家不去,这些地方的学生、老师可能一辈子都接触不到科学家。”

“我国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但整体科学素养的提高还需要一个过程。”知名科幻作家韩松说。

多管齐下推进科普科幻产业发展

一边是市场需求极大,一边是科普科幻产品供给不足,如何填补“缺口”?

马国宾说,“真金白银”就放在眼前,文化企业完全可以踊跃从事科普科幻电影制作,也可以组建科普科幻产业园,培育产业链条。

据《中国科幻》杂志统计,中国、日本、美国三国科幻作家数量分别是210、480、1797。

“美国的科幻电影通常占年度票房的25%左右,票房冠军经常是科幻大片,而我国近年来叫得响的科幻影片寥寥无几。”董仁威说。

“转变观念,不断改进科普形式。”中国科普研究所任宏伟说,科技教育是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之一,我国目前有2亿多14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将科普与文化产业结合,实现社会与经济效益双丰收。据新华社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