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技艺传承 企业有高招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7年5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对一师带徒 工作室提技能 岗位手册传秘籍
技艺传承 企业有高招

 

现如今,技术技能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越来越受到众多企业和广大职工的重视,不仅企业采用多种形式深化人才体系建设,越来越多的职工也在技能提升方面不断创新。而如何将现有技艺传承下去,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为企业创造更多经济价值,成为企业探索的重要方向。采访中,为技艺传承,各企业真可谓是高招层出。

一对一师带徒 老字号传新技能

行师徒礼、敬茶、颁发证书……5月12日,聚德华天控股有限公司在烤肉宛饭庄以“传技艺精髓,承匠心品质”为主题,举办了烹饪大师王刚收徒拜师会。来自烤肉宛总店的厨师长、高级技师杜格意,烤肉宛总店高级厨师解恒豹、王辉,烤肉宛分店厨师司平静4人成为了他的徒弟。

在北京,提到烤肉,必提及“南宛北季”。“南宛”即是烤肉宛。北京经营烤肉的餐馆数烤肉宛的字号最老,创建于清康熙二十五年,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王刚就是北京烤肉宛饭庄清真烹饪技艺传承人,享受北京市政府技师特殊津贴的高技能人才,高级烹饪技师,首批资深中国烹饪大师。这次成为他徒弟的几人,虽然已经在行业内摸爬滚打多年,但是能正式拜师,自然喜不自胜。

聚德华天总经理孙玉斌介绍说,厨师本身最能体现中国工匠精神,优秀的厨师都是工匠,他们精心雕琢菜品的味道,不断打磨烹饪工艺和手法,而且对菜品追求完美和极致。“通过拜师收徒活动可以培养更多优秀的餐饮人才,把老字号传统菜品传承保留下来,并绽放出新的活力。”

如果说烤肉宛的拜师收徒活动能让这家老字号绽放出新光彩,那么另一家企业一得阁的拜师会,则可能让这家老字号重获新生。去年10月,9位年轻人依照传统礼式分别向3位一得阁墨汁技艺传承人行拜师礼,正式成为一得阁墨汁制作技艺的第四代传人。

一得阁墨汁由创始人谢崧岱发明于清同治四年,至今已有150多年历史。2006年,一得阁被商务部评为“中华老字号”。2014年“一得阁墨汁制作技艺”又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得阁的墨汁,墨迹光亮,写后易干,而且有着浓浓的墨香味,是很多喜爱书法、国画的人的最爱。可就是这样响当当的老字号,此前却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危机。

58岁的一得阁制墨大师尹志强,1981年转业后进厂,在一得阁工作的这段时间一直在做墨汁。“这个工作特别脏,比摇煤球的还脏,年轻人都不愿意干。”所以,当年与他一起学习蒸胶工艺的同事,都走光了。而制墨的另一道重要工序压墨环节,也只剩下了三个师傅。

24岁的王建鑫,是这次拜师的墨汁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之一。他大学本科毕业,在学校学的是化工,从实习来到一得阁,就留了下来。此次,能正式拜师学艺,王建鑫显得很激动。“心里也很沉重,因为这个技艺传承了这么多年,现在落到了我们的肩上。遇到一些问题,师傅们可能会用经验去解决,我们会向老师傅们学习,但是也会从化学方面,从分子结构上思考这些问题。”他说。

工作室制度

促进团队技能提升

“我的今天是企业给予的,我也希望通过我的努力,把我这些年积累的工作经验毫无保留的传递给年轻人,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多价值。”全国劳模、北京国际饭店总监助理段雪飞说。

段雪飞1985年来到北京国际饭店工作。从一名初入职场的菜鸟,到每年3000万业绩的销售冠军,她用自己的勤奋执着、聪明才智,收获了成功,还总结出了“五心五情”工作法。“五心”即细心、热心、贴心、诚心、恒心。“五情”即激情、热情、真情、专情、亲情。这些年,段雪飞用“五心”跟客户交心,用“五情”换得客户真情,让更多客户领略了“中国服务”的魅力。也因此,她先后荣获了“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

2013年底,北京国际饭店组建了段雪飞劳模工作室。段雪飞毅然挑起了为企业培养年轻人的重任。一次,她带一位刚刚到销售部门工作的年轻小伙子见客户,当天的任务是向这位客户推荐会议室旁边的VIP房间。“这位年轻人很勤奋,之前已经把相关资料看的很熟悉了,见到客户之后,他就开始持续不断地介绍这个VIP房间在位置、价位、实用度方面的优势,可是最后客户却并不是很认同。”段雪飞介绍说,为了不打消小伙子的积极性,她当下并没有多说什么,而是在跟客户的见面结束后,提醒小伙子,他们介绍的过程中,客户几次想咨询问题都插不进话,应该适时停下来,听听客户的问题或者意见,也许效果会更好。这时,小伙子才恍然大悟。

2014年,北京国际饭店开展了服务明星的评选活动,将饭店里各个岗位上的优秀职工挑选出来,组成了一个百人的劳模明星服务团。无论是房间打扫、会场布置,都有这个团队成员忙碌而闪亮的身影。去年,全国“两会”的接待任务中,这个团队细致入微的工作,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四川代表团还专门给北京国际饭店写来了一封感谢信。

段雪飞表示,劳模既是一种社会品牌,更是一种经济品牌,它能增加信誉度,增强竞争力。人们常说机遇与挑战共存。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经过拼搏、经过努力,敢于应对并战胜挑战,就是抓住了机遇。无论是企业建立的以她名字命名的工作室,还是组织的明星服务团队,都是将劳模的个人作用延伸为劳模的集群效应,不仅提升了青年职工的能力,提升了企业形象,更可以创造出更多经济效益。

“工作宝典”

共享技术技能

“姚师傅,今年的加工内容好像以前做过,我想借一下您的工作笔记,查找一下用什么刀具。”

“笔记就在工具箱里,随时都可以看。”

在北京北一机床股份有限公司精密部件制造部姚青芳那里有一本类似“武功秘籍”的“宝典”,车间的工人们遇到曾经制造过的部件,就一定能在“宝典”里找到加工过程中的重要工序,用了什么刀具、切削参数是多少、程序上、刀具补偿值上要进行哪些处理等等。

这是姚青芳工作十几年来总结出的“工作宝典”,截至目前,已经积累了三本厚厚的工作笔记。每次零件加工前,她都会拿出笔记翻一翻,提醒自己,就能有效的避免犯首次加工时的错误,二是提高工作效率,绝不把时间花在已经解决过的问题上,做无谓的重复劳动。

对于自己的工作成果,姚青芳从不一个人独享,而是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无论是徒弟还是同事,都会使用她的调刀单。现在,姚青芳的调刀单已陆续输入电脑、建立公共平台,逐渐成为了大家的公共财富,车间里的技术技能就这样传承下去了。

采访中,记者发现,像姚青芳这样主动分享自己“工作秘籍”的职工其实很多。而北京京城机电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则是集这类职工的智慧为一体,自2011年初起,组织职工编著《职工岗位手册》系列丛书。

据了解,全书以“一书在手,工作无忧”为理念,以“全面总结梳理企业自身工艺特点,提炼编制企业积累的专业技术经验,提供岗位最新专业知识”为编写方向,由京城机电控股公司工会牵头主编,全系统200多名管理干部、技术专家、一线职工参与编著工作,全书共计20册,涉及钳工、铣工、数控车床操作工等20个工种。

“通过组织职工编撰这样一套最贴近生产一线实践的手册,工会找到了培养技能人才的新抓手。现在,《手册》不仅成为企业职工技能成才的利器,也成为了国内同行技能速成的福音。”京城机电控股公司工会主席赵莹表示,目前,京城机电公司工会已采购了2万册丛书,全部下发到基层,在基层企业的职工书屋或职工之家都可以找到该《手册》。

连续两届系统内职工技能大赛钳工“状元”赵东洲表示,每次参加比赛前,《手册》几乎从不离身,一有空就拿出来仔细阅读。在每届技能大赛上,参赛职工都需要制作完成具有一定标准的比赛零件,而考核的技术步骤、工艺方法等内容在《手册》中都有详细的讲解。赵东洲说,“只要严格按照《手册》的操作指南和指导要求,做出来的‘活’既精准,又漂亮。”

【记者手记】

传承的不仅是技艺还有精神

采访中,让记者感受深刻的并不是某项技术传承有多广泛,为企业创作多少经济价值,而是在技艺的传承过程中,你可以感受到一种精神,一股正能量在职工之间传递。

“分享是一种高尚的品格。”北一机床厂“海旺工作室”带头人刘海旺对于技术推广从不吝啬,他热衷于解答工友们所提出的技术难题,更乐于分享自己的技术成果。

刘海旺把自己攻克难关的操作方法和技术要领编写成册,2015年完成了《双摆角头的装配工艺》的编写,并在相关岗位上的职工之间传阅,让其他人按照工艺手册也能把双摆角头装好。

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刘海旺愿意成为那个栽树的人。

当然,在高超的技艺传承下,刘海旺等带头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益求精的劳动精神,也在感染着身边的同事,一种共享的文化氛围正潜移默化地融入到了各行各业职工的岗位工作当中。

□本报记者 王路曼 陈曦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