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视窗
3上一版  下一版4
 
传承牙雕技艺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7年5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传承牙雕技艺

郑士儒工作起来一丝不苟。
郑士儒展示刚完成的《孔子圣迹图》。
创作精美的象牙艺术品,严格选材是关键。
郑士儒经常与厂里的年轻人交流讨论技术。
雕刻书法作品时,因为刻刀无法模仿毛笔的书写方式,所以难度非常大。
郑士儒穿上工作服,开始一天的工作。
 

18岁那年,郑士儒带着对象牙雕刻的好奇与喜爱,进入北京象牙雕刻厂,成为了一名学徒。35年过去了,已经成为北京市级工艺美术大师的他,依旧坚守在这里,只为传承象牙雕刻技艺。他的青春,在这里绽放;他的脚步,从不曾停下。

“刚进厂的时候,根本没想过要当大师,只想学好这门手艺。”开始学徒的几年,他需要从素描、线描等绘画基础学起。冬去春来,好几年后,郑士儒才正式接触到象牙雕刻。他师从柴慈继老师学习立体牙雕技法,师傅的悉心指导,加之自己的刻苦训练,让他的技艺水平不断提高,逐渐掌握了设计制作牙雕的技艺。

1989年,象牙全面禁运,厂里的牙雕业务全面停产,开始经营副业。2006年,北京象牙雕刻首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象牙雕刻厂也逐渐恢复了牙雕生产。42岁的郑士儒毅然决然地辞去了副厂长的职务,师从宫廷造办处传人陈吉品老师开始学习牙雕平刻技艺。为了让自己的作品内涵更加丰富,郑士儒坚持去各大院校学习国学文化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

他创作的《罗汉图》荣获2013年文博会北京工美杯金奖,《桃李园图》荣获2015北京(国际)工艺美术博览会金奖。几年来,他的圆雕、平刻作品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类奖16项。2012年被评为东城区优秀技能人才,2015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

对于象牙雕刻的传承,郑士儒深有体会。他在做学徒的时候,师傅教给他的,不仅是雕刻的技法,更是从事这一行业必须具备的“坐得住”的敬业精神。“象牙雕刻是一门流传了几千年的手艺,不应该也绝不能在我们这一代失传!我们不仅要传承这些技法,更要通过创新,推动象牙雕刻水平更进一步发展。”

提及对从事象牙雕刻后辈的期望,郑士儒表示:“技艺的高低可以通过训练来达到,但是,作品的内涵则是由雕刻者的文化素养决定的。作为象牙雕刻的传承者,不仅是青年人,我们都应当不断学习,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才能赋予作品更深层次的涵义。”

郑士儒说:“只有追求卓越,才对得起师傅,对得起这门手艺。”

□本报记者 彭程 摄影报道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