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学校建设得怎么样,能否满足当地居民“身边上好学校”的需求?上周,记者跟随市教委来到通州区学校实地探访。
“八承诺”“四不准”
赢得众多家长的心
回忆起2009年刚到学校时见到的场景,史家小学通州分校教师王颖直笑:“当时传说这是通州区最好的小学,可我看到的只有一片废墟,立着两层简易楼,顿时怀疑自己是不是找错了地方!”如今8年过去了,开放式图书馆、笑脸墙、锦鲤池、体育馆……在硬件环境改善的同时,学校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传说”变成了事实。
作为北京市发改委名校办分校工程之一,史家小学通州分校虽然与本部分别为独立法人,但深受本部支持。史家小学本部派出优质师资前来执教;给通州分校提供参加东城区教研活动的机会;本部与分校教师共同教研、同课异构;通州分校的学生也有机会去本部参加活动。
同时,通州分校实行了多元学习制、集中分享制、专家指导制、任务引领制等方式,要求教师每学期摘抄不少于10篇学习笔记;撰写不少于5篇反思札记;每周练习一篇钢笔字、一板粉笔字,对此进行基本功考核并计入继续教育学分;例会上请教师介绍教学心得,每学期不少于6次集中教研活动等,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该校要求老师作出八项教育承诺:对孩子微笑——任何一个孩子不会受到冷落和歧视;与孩子交谈——每个孩子都能与教师平等对话;帮孩子明理——每一个孩子在体验中辨别真善美;帮孩子求知——能耐心解答孩子提出的每个问题;让孩子自主——尊重孩子的选择,张扬孩子的个性;给孩子机会——每个孩子的特长都能得到展示;为孩子着想——帮助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替家长分忧——孩子在校园的生活愉快安全。该校要求教师对家长做到“四不准”:不准因学生问题斥责家长;不准随意把家长叫到学校;不准通过学生向家长索要礼品,帮自己办事;不准把教师应承担的工作推给家长。
王颖说,在史家小学通州分校的几年,自己收获最大的是学会思考,带着一颗慈悲之心对待每个孩子,用实际行动诠释教育的公平。
教师们教学理念、方法的转变,更加让学生受益。六年级学生朱羽熙的妈妈说,全家最喜欢学校的“欣赏教育”,“我们很高兴看到老师们给予孩子胜过家长的关爱、发自内心的欣赏以及尽职尽责的辅导。孩子在学习上不再用家长督促,会合理安排时间,还主动与父母交流,养成了很多好的生活习惯。前两天家里来客人,她不仅有礼貌地打招呼,还端茶倒水,客人直夸她懂事。孩子的变化,让我们很舒心。”
从最初的8个班规模,发展到现在的60多个班,拥有179名干部教师,2600名学生。史家小学通州分校学生数量的变化,验证了家长对这里的信心。
芙蓉小学建校5年
获评“通州最美校园”
芙蓉小学是一所新建校,地处通州新城核心发展区,京杭大运河东岸,2012年9月落成投入使用。学校现有36个教学班,学生1500人,教师111名。
教学楼的楼道里一开始低、矮,不开灯看不清楚对面过来的人。该校拆除了部分非承重墙,引入自然光,采光条件获得极大改善;布置了休闲区和职工书屋,供师生在课余时间交流休憩;每层楼道粉刷上湖蓝、苹果绿等柔和色调,体现“清新”主题;四楼开辟了学生种植长廊,放置有各种绿植……精心的布置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学校被评为“通州区最美校园”。
据芙蓉小学校长李涛介绍,学校课程开发的种类逐渐增多,从6门增加到现在的近30门课程。近三年,全校有89项集体项目获得国家级、北京市和通州区的表彰,1030人次教师在全国、市、区比赛中获奖,千余人次学生在市区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通州每所中小学
将与城区校“手拉手”
近年来,已有北京二中、育才学校、史家小学、北京小学、实验二小等学校在通州举办分校。未来通州将继续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十三五”期间将完成北京二中、首师大附中、北京五中、景山学校等通州校区的建设。其中西城区将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办公区分别兴办1所幼儿园、1所小学和1所中学。
通州区教委副主任王秀东透露,通州区教委将通过“内升外引”战略,使得通州教育与城市副中心标准相匹配。未来通州区每一所中小学都将与城六区学校形成“手拉手”关系,由城区学校对口支持通州区学校开展校本研修等工作,提升通州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通州区教委还将把2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引进通州,通过与中小学校长的沟通对接,助力学校提升教育质量。
□本报记者 任洁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