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90后团队扛大梁见证成长
队员个个都是“拿证”高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7年5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90后团队扛大梁见证成长

薛庆昕青年突击队
 

中建一局二公司银川阅海湖隧道管廊薛庆昕青年突击队成员是清一色的90后,队长是薛庆昕。

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青年突击队成立了,兴奋之余薛庆昕觉得自己扛起了更重的担子。“从井玉阳青年突击队里的一名队员,到我自己扛起青年突击队的队旗,这里面又多了一份担当。”薛庆昕说。 银川阅海湖湖底隧道管廊项目是我国第一个水下隧道和综合管廊合建的项目,对于薛庆昕来说,一切都是新的探索。

在队员孙磊眼中,青年突击队应该出现在每一个需要他们的地方。2016年7月,银川遇到了一场十几年来当地最大的暴雨。当天一上班,项目部就接到了有关部门的电话,说当地一个城市污水处理泵站水位需要紧急抢险,污水外溢已经危及了周边的清真寺和周边区域。孙磊接到通知立即召集了15名青年突击队成员和30名劳务人员前往现场。

“这个污水处理厂是雨水和污水管道共同的,雨量太大,已经严重超出了负荷,正在从几个豁口往外涌。”赶到现场的孙磊发现雨水已经漫过了小腿,地上有什么已经看不到。只能凭感觉蹚水走。

孙磊和泵站负责人沟通后马上组织青年突击队员分组带领农民工开始抢险,分装沙袋,码沙包围堰,一切都在和倾盆而下的大雨抢时间。

经过了两个多小时的紧急抢险,一切终于归于平静,“当时用面目全非来形容我们一点都不过分,衣服裤子都看不出来什么颜色了,头上脸上全都是泥和水。”孙磊说。

今年3月份,阅海湖湖底隧道管廊开始启动顶板浇筑工作了,这对于湖底管廊施工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

“这个工程顶板厚度1.4米、长度60米、宽度45.7米,混凝土方量约3840立方米。这么厚的顶板浇筑,别说我们这些年轻人没遇到过,就是有着几十年经验的老专家很多都没有遇到过。”面对大荷载顶板,项目决定采用新工艺,为此前后召开了11次专家论证,不断完善施工工艺。

第二天清晨6点,浇筑工作正式开始,可是刚刚打了400多方的混凝土,天空就飘起了小雨,看着手机上本周全部都是晴天的天气预报,薛庆昕真正的体会到了什么叫天公不作美。浇筑已经开始就绝没有停下来的可能,薛庆昕立即启动了应急方案,调整混凝土坍落度,改变浇筑方式,缩短斜向分层距离,加强振捣,及时收面,收完面后及时覆盖。

“连续29个小时,我们工作人员和工人都冻得够呛,但大家都挺过来了。”薛庆昕说。好在3月的银川雨量不大,再加上启动了紧急预案,这场雨对工程质量没有造成影响却将体感气温带到了零下,29个小时的持续浇筑,薛庆昕始终没离开现场。

晚上的浇筑工作尤其难以进行,低温加上劳累,很多人都出现了超负荷的状态,“项目上真的是全员出动,男同志基本上全都在现场轮流值班,项目部其他部门的人员也都深入现场为兄弟们准备棉衣、雨衣等防雨防寒装备,而且行政部还让食堂专门准备了热姜汤和加餐专程送到了现场。”这段经历对薛庆昕来说辛苦的背后更多的是感动。

王龙是青年突击队里的一员。这次浇筑工作让王龙印象深刻。“以前在房建,我们打底板灰(混凝土浇筑)一般也就是50公分厚,但是这个项目底板厚1.4米。因为是穿越湖底的隧道与管廊合建,所以混凝土自身防水要求特别高,浇筑难度很大,我们压力也特别大。”王龙如是说。

虽然辛苦,但是回想起来,王龙依旧满满的正能量,“当时有一件小事,我觉得特别的感动,原本我们计划是下一班同事晚上10点半来接班替换我们,但是才刚过9点,他们就全都来了让我们回去休息。后半夜我们项目总监井玉阳、项目经理于慧江全都去了现场,为兄弟们加油、鼓劲儿,一起盯着浇筑。”

□本报记者 马超/文 通讯员 李想/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