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看劳模工作室如何引领创新和发展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7年5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看劳模工作室如何引领创新和发展

 

劳动模范是广大劳动者中的杰出代表,让劳模有舞台,有利于在全社会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劳模创新工作室则为其提供了这样的舞台。这些开设在基层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如何发挥引领作用的?哪些高招成为创新工作室最大限度发挥作用的“秘籍”呢?

劳模带队 积极攻坚克难

攻坚克难是众多劳模创新工作室的重要工作之一,很多工作室都承担着为企业攻坚克难或技术革新的重担。就拿大兴区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科来说,带队主任周冠华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承担着医院危重病人的治疗及抢救工作,通过开展新课题、新技术的研究,提高了危重病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填补了大兴区多项诊疗技术空白……近年来,他们攻克一个又一个医学难题,劳模的引领作用凸显。

周冠华劳模创新工作室,目前共有10名医生,其中拥有高级职称人员3名,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人才梯队建设。主任周冠华带领重症医学科先后开展了漂浮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技术、持续床旁血液净化技术(血滤、透析、血浆置换、血液灌流)、Picco监测技术、营养支持治疗、放置空肠营养管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胰腺炎等新技术,规范了呼吸机治疗流程,重新制定了重症医学科常见病诊疗常规,各种应急预案、抢救流程,不断拓展新技术的治疗领域。

拿重症急性胰腺炎来说,这个病属于急性胰腺炎的特殊类型,是一种病情险恶、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的急腹症,它占整个急性胰腺炎的10%-20%,死亡率达30%。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会出现严重炎性反应,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最严重的就是胃肠道功能的衰竭,使得消化吸收功能严重障碍,营养素摄入和胃肠道内的细菌向外扩散,形成腹腔炎症和胃肠道水肿以及菌血症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周冠华带领小组成员经过反复研究,结合中药内泻热结的功效,将空肠营养管伸进小肠内直接给药,刺激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胰液渗出,从而减轻患者炎性反应,远隔脏器损伤,预防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提高患者治愈率。

像周冠华团队这样的劳模创新工作室现已在各行各业遍地开花,劳模带队,发挥个人引领作用早已在各领域团队中不容小觑。

京粮集团下属古船食品公司赵凤奇创新工作室也是其中一个。据了解,在过去的一年里,赵凤奇创新工作室对公司6个生产加工基地都进行了升级改造。就拿古船食品公司下属古船福兴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线改造来说,“原有的生产线并没有任何问题,所谓的升级改造是一种优化,是为了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赵凤奇告诉记者,去年8月下旬,全国劳模赵凤奇带领着技术团队干脆就住在厂区里,加班加点地进行施工和改造。升级改造项目总投资150万元,为了赶工期,赵凤奇带领100多名员工几乎是日夜奋战,仅仅用了半个月就完成了改造。

说起改造后的成效,赵凤奇脸上的自豪感却溢于言表。“升级改造的生产线加入了多次润麦和低温加工技术。不但实现了总出粉率提高2%的良好效果,更大幅度提升了好粉的出粉率。”赵凤奇说,“可不要小看这2%的出粉率,它实现的经济价值可以达到上百万元,而好粉出粉率的经济价值就更不可限量了。”

共享成果

营造创新氛围

北京北一机床股份有限公司的装配车间内,以“全国技术能手”获得者刘海旺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有着浓郁的学习和创新氛围。劳模刘海旺常说,“分享是一种高尚的品格。”他对于技术推广从不吝啬,他热衷于解答工友们所提出的技术难题,更乐于分享自己的技术成果。

北一机床公司已经连续举办了两届钳工技能大赛。刘海旺作为技术带头人,负责技能大赛实操考试的出题、监考、评判、点评等工作。刘海旺始终认为,“高标准下,才能练就高技术。”所以不管是赛前参照北京市相关技能大赛规则和标准撰写考试标准,还是赛后进行点评指导,他都倾尽自己所学。

除了在技能比赛中分享技术要领,传授技能外,刘海旺还尝试把自己攻克难关的操作方法和技术要领编写成册,2015年完成了《双摆角头的装配工艺》的编写,并在相关岗位上的职工之间传阅,让其他人按照工艺手册也能把双摆角头装好。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刘海旺愿意成为那个栽树的人。“我们现在进行双摆角头维修工作一个人需要将近两个月时间,如果有更多的职工掌握维修技术,那么就可以直接提高工作效率。”

在刘海旺看来,劳模创新工作室就是一个平台,是技能传承的平台,工作室通过开展各种培训,广泛提升职工们的技能水平。现如今,在北一机床公司内早已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拿刘海旺所在的附件头班组来说,8名成员中就有2名高级技师、4名技师。

团队建设

引领人才培养

“创新离大家不远,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近年来,中建二局一公司深圳分公司深业上城项目王琦劳模创新工作室搭起了职工创新平台,唱起BIM技术、QC成果和创新型人才大戏。

带头人王琦介绍,王琦劳模创新工作室是2015年4月17日揭牌的。成立之初,工作室就以推动BIM技术实施落地为目标,以发挥基层职工创新优势为重点,努力搭建职工创新活动平台。劳模创新工作室筹备阶段开始就以BIM技术助推工程创效为目标,建立了一系列工作制度,制定了工作室章程,明确了业务范围、参加条件、团队精神、工作职责、管理制度,建立了更精确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审批流程。

创新工作室运用BIM模型技术应用,定期开展方案论证,技术攻关活动,解决了工地前期场地不足、上层钢筋网变形等诸多难题。

在工作中,创新工作室成员把机电总承包装配式制冷机房BIM精细化设计、建造成果进行总结,制作成了视频宣传片,历时7分14秒,于2016年年底正式推出,演绎了工厂预制加工、现场装配式制冷机房的全过程,体现了建筑安装方面的工业化转型、节能降耗、工期节约的升级。它向外界宣传了中建二局一公司追求卓越品质、积极推进建造模式向“工业化”转型升级的具体做法。

深业上城项目年轻人多,平均年龄在28岁,他们是拥有一批激情四射、张扬个性、又富于创新理想、敢想敢干的年轻人,他们以王琦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平台,下班后汇聚在一起开展技术创新、QC成果课题攻关等工作,不到两年的时间,他们两个QC小组研究的课题《提高钢结构吊装测量定位精准度》、《下基坑坡道设计选择》已经出现成果,攻克了施工生产中的难题,获得了中建二局优秀QC成果一等奖、广东省工程建设优秀QC成果二等奖、全国工程建设优秀QC成果二等奖。

王琦认为,劳模创新工作室就如一面旗帜,在不同行业中迎风飘扬,引领一批又一批职工在创新发展之路上阔步前行,勇攀高峰。

□本报记者 王路曼 孙艳 马超 通讯员 王义生/摄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